谁有内功心法。谢谢拉

网上垃圾不要。

  【易筋经全文】
  译曰,佛祖大意,谓登正果者,其初基有二:一曰清虚,一曰脱换。能清虚则无障,能脱换则无碍。无碍无障,始可入定出定矣。知乎此,则进道有其基矣。所云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
  其洗髓之说,谓人之生感于情欲,一落有形之身,而脏腑肢骸悉为滓秽所染,必洗涤净尽,无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八圣之门,不由此则进道无基。所言洗髓者,欲清其内;易筋者,欲坚其外。如果能内清静、外坚固,登寿①域在反掌之间耳,何患无成?
  且云易筋者,谓人身之筋骨由胎而受之,有筋弛者、筋挛者、筋靡者、筋弱者、筋缩者、筋壮者,筋舒者、筋劲者、筋和者,种种不一,悉由胎。如筋弛则病、筋挛则瘦,筋靡则痿,筋弱则懈,筋缩则亡,筋壮则强,筋舒则长,筋劲则刚,筋和则康。若其人内无清虚而有障,外无坚固而有碍,岂许入道哉?故入道莫先于易筋以坚其体,壮内以助其外。否则,道亦难期。
  其所言易筋者,易之为言大矣哉。易者,乃阴阳之道也。勇即变化之易也。易之变化,虽存乎阴阳,而阴阳之变化,实存乎人。弄壶中之日月,搏掌上之阴阳。故二竖②系之在人,无不可易。所以为虚、为实者易之③,为刚、为柔者易之,为静、为动者易之。高下者易其升降,后先者易其缓急,顺逆者易其往来,危者易之安,乱者易之治,祸者易之福,亡者易之存,气数者可以易之挽回,天地者可以易之反覆,何莫非易之功也。至若人身之筋骨,岂不可以易之哉。
  然筋,人身之经络也。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经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如人肩之能负,手之能摄,足之能履,通身之活泼灵动者,皆筋之挺然者也。岂可容其弛、挛、靡、弱哉。而病、瘦、痿、懈者,又宁许其入道乎。佛祖以挽回斡旋之法,俾筋挛者易之以舒,筋弱者易之以强,筋弛者易之以和,筋缩者易之以长,筋靡者易之以壮。即绵泥之身,可以立成铁石,何莫非易之功也。身之利也,圣之基也,此其一端耳。故阴阳为人握也,而阴阳不得自为阴阳。人各成其人,而人勿为阴阳所罗。以血气之驱,而易为金石之体。内无障,外无碍,始可入得定去,出得定来。然此君功夫,亦非细故也。而功有渐次,法有内外,气有运用,行有起止,至药物器制,节候岁月④,饮食起居,始终各有征验。入斯门者,宜先办信心,次立虞心,奋勇坚往,精进如法,行持而不懈,自无不立跻⑤圣域矣。
  般刺密谛曰,此篇就达摩大师本意,言易筋之大概。译而成文,毫不敢加以臆见或创造一语。后篇行功法,则具详原经译义。倘遇西竺高明圣僧,再请琢磨可也。
  膜 论
  夫人之一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内而精气与神,外而筋骨与肉,共成其一身也。如脏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内,血脉主之;周身上下动摇活泼者,此又主之于气也。是故修炼之功,全在培养血气者为大要也。即如天之生物,亦各随阴阳之所至,而百物生焉,况于人生乎,又况于修炼乎。且夫精气神为无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
  此法必先炼有形者,为无形之佐;培无形者,为有形之辅。是一而二,二而一者也。若专培无形而弃有形,则不可;专炼有形而弃无形,更不可。所以有形之身,必得无形之气,相倚而不相违,乃成不坏之体。设相违而不相倚,则有形者化而无形矣。是故炼筋,必须炼膜,、炼膜必须炼气。然而炼筋易而炼膜难,炼膜难而炼气更难也。先从极难,极乱处立定脚根,后向不动、不摇处认斯真法。
  务培其元气,守其中气,保其正气。护其肾气,养其肝气,调其肺气,理其脾气,升其清气,降其浊气,闭其邪恶不正之气。勿伤于气,勿逆于气,勿忧思悲怒以损其气。使气清而平,平而和,和而畅达,能行于筋,串于膜,以至通身灵动,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至则膜起,气行则膜张。能起能张,则膜与筋齐坚齐固矣。
  如炼筋不炼膜,而膜无所主;炼膜不炼筋,而膜无所依;炼筋、炼膜而不炼气,而筋膜泥而不起;炼气而不炼筋膜,而气痿而不能宣达流串于筋⑥络。气不能流串,则筋不能坚固,此所谓参互其用,错综其道也。
  挨炼至筋起之后,必宜倍加功力,务使周身之膜皆能腾起,与筋齐坚,着于皮,固于内,始为子母各当。否则筋坚无助,譬如植物,无土培养,岂曰全功也哉。
  般刺密谛曰:此篇言易筋以炼膜为先,炼膜以炼气为主。然此膜人多不识,不可为脂膜之膜,乃筋膜之膜也。脂膜,腔中物也。筋膜,骨外物也。筋则联络肢骸,膜则包贴骸骨。筋与膜较,膜软于筋;肉与膜较,膜劲于肉。膜居肉之内,骨之外。包骨衬肉之物也。其状若此,行此功者,必使气串于膜间,护其骨,壮其筋,合为一体,乃曰全功。
  内壮论
  内与外对,壮与衰对,壮与衰较,壮可久也。内与外较,外勿略也。内壮言坚,外壮言勇。坚而能勇是真勇也。勇而能坚是真坚也。坚坚勇勇,勇勇坚坚,乃成万劫不化之身,方是金刚之体矣。
  凡炼内壮,其则有三,一曰守此中道。守中者,专于积气也。积气者,专于眼、耳,鼻、舌、身、意也。其下手之要,妙于用揉,其法详后。凡揉之时,宜解襟仰卧,手掌着处,其一掌下胸腹之间,即名曰中。惟此中乃存气之地,应须守之。守之之法,在乎含其眼光,凝其耳韵,匀其鼻息,缄其口气,逸其身劳,锁其意弛,四肢不动,一念冥心,先存想其中道,后绝其诸妄念,渐至如一不动,是名曰守。斯为合式。盖揉在于是,则一身之精气神俱注于是。久久积之,自成庚方一片矣。设如杂念纷纭,弛想世务,神气随之而不凝,则虚其揉矣,何益之有。
  二曰勿他想。人身之中,精神气血不能自主,悉听于意,意行则行,意止则止。手中之时,意随掌下,是为合式。若或弛意于各肢,其所凝积精气与神,随即走散于各肢,即成外壮,而非内壮矣。揉而不积,又虚其揉矣,有何益哉。
  三曰待其充周。凡揉与守,所以积气。气既积矣,精神血脉悉皆附之守之不驰,揉之且久,气惟中蕴而不旁溢。气积而力自积,气充而力自周。此气即孟子所谓至大至刚,塞乎天地之间者,是吾浩然之气也。设未及充周,驰意外走,散于四肢,不惟外壮不全,而内壮亦属不坚,则两无是处矣。
  般刺密谛曰,人之初生,本来原善。若为情欲杂念分文,则本来面目一切抹倒,又为眼、耳、鼻、舌、身、意分损灵犀、蔽其慧性,以致不能悟道,所以达摩大师面壁少林九载者,是不纵耳目之欲也。耳目不为欲纵,猿马自被其锁绊矣。故达摩大师得斯真法,始能只履西归,而登正果也。此篇乃达摩佛祖心印先基,真法在守中一句。其用在含其眼光,七句。若能如法行之,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极乐世界,可立而登矣。
  揉 法
  夫揉之为用、意在磨砺其筋骨也。磨砺者,即揉之谓也。其法有三段,每段百日。一日揉有节候。如春月起功,功行之时,恐有春寒,难以裸体,只可解开襟。次行于二月中旬,取天道渐和,方能现身下功,渐暖乃为通便,任意可行也。
  二曰揉有定式。人之一身,右气左血。凡揉之法,宜从身右推向于左,是取推气入于血分,令其通融;又取胃居于右,揉令胃宽,能多纳气;又取揉者右掌有力,用而不劳。
  三日揉宜轻浅。凡揉之法,虽曰入功,宜法天义。天地生物,渐次不骤,气至自生,候至物成。揉若法之,但取推荡,徐徐来往,勿重勿深,久久自得,是为合式。设令太重,必伤皮肤,恐生痪虏;深则伤于肌肉筋膜,恐生热肿,不可不慎。
  采精华法、
  太阳之精,太阴之华,二气交融,化生万物。古人善采咽者,久久皆仙。其法秘密,世人莫知。即有知音,苦无坚志,且无恒心,是为虚负,居诸而成之者少也。
  凡行内炼者,自初功始,至于成功,以至终身,勿论闲忙,勿及外事。若采咽之功,苟无间断,则仙道不难于成。其所以采咽者,盖取阴阳精华,益我神智,俾凝滞渐消,清灵自长,万病不生,良有大益。
  其法:日取于朔,谓与月初之交,其气方新,堪取日精。月取于望,谓金水盈满,其气正旺,堪取月华。设朔望日遇有阴雨或值不暇,则取初二、初三、十六、十七,犹可凝神补取。若过此六日,则日咽月亏,虚而不足取也。朔取日精,宜寅卯时,高处默对,调匀鼻息,细吸光华,合满一口,闭息凝神,细细咽下,以意送之,至于中宫,是为一咽。如此七咽,静守片时,然后起行,任从酬应,毫无妨碍。望取月华,亦准前法,于戌亥时,采吞七咽。此乃天地自然之利,惟有恒心者,乃能享用之;亦惟有信心者,乃能取用之。此为法中之一部大功,切勿忽误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17
气运丹田,用力!
第2个回答  2009-07-17
你是要买书自学么,市场上有很多这样的书。不过,你最好找个师傅,目前我还没有听说过在这方面无师自通的!你到嵩山少林寺去拜师吧。
第3个回答  2009-07-17
内功心法就没有了,只有意念的运用,还有入静的方法.

参考资料:http://www.pusadao.cn/article.asp?id=405

第4个回答  2009-07-17
内功心法,练得好一定会强身健体的,练法如下:
寻找丹田
许多同修可能会觉得丹田要寻找吗?谁不知道丹田在哪呢?
根据我实修领悟所知,每人的丹田部位是不同的,正因为每人丹田不同,所以才会出现如此多的门派,才会出现这么多对丹田的描述,对丹田位置的争论。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静坐之前就要寻找出自已的丹田来。
方法:
分别意守以下部位:
膻中、胃脘、脐中、脐下腹部、会阴、命门,或这些穴位附近的部位(是立体的部位)。
提示:这里的穴位不是指某点,而是指这些穴位连同附近的部位,是立体的部位。
这些部位分别意守后,细心去感受身体的感觉,如果哪个部位气感或感觉特别强烈,那个部位就是你的丹田。
有些同修可能认为意守这些部位没有感觉,但意守体外虚空的地方有感觉,那体外虚空的部位就是你的丹田。
所谓法无定法,一切随缘吧,一切无为吧
静坐要点:
1、意守方法:经多年的反复领悟确认,对于我来说最好的意守方法就是:体会式。所谓体会式意守,不是指用意去刻意守那守这,而是用心去体会某位部位。虽然先贤反复强调:似守非守,若有若无,或者知而不守真功夫,等等,道理谁都明白,但做起来又有几个能做到呢?
因此,体会式意守方法是我个人领悟出来的方法,仅供同修参考,只要反复实修,领悟了才是你自已的。因为法门万千,是否适合你自已,就要靠反复实修总结领悟了。须知道:领悟了才是自已的。
2、姿势方式:我这里指导的静坐,不以什么姿势为准,以自然舒适为主。许多同修问及我:为什么我摆起姿势来练功没有感觉,随便摆个姿势反而可以进入功态?
姿势或坐或站或躺,甚至背靠着椅背也可以,只要能放松身体,放松心理为原则。这里所指的放松是指彻底的放松,整体的放松,这里可以用内视的方法上下审视身体来检查身体四肢上下部,是否放松?
这里提示的是,身心的放松才是静坐的前提,先贤有话:无中生有。无是指静的深入的状态,只有无了,才可以生出万千气象来,这也是释家所说的真空妙有 .

教你一套简单的功夫。看懂以后,不要因为简单而不练习。只要肯勤练,一定会出效果。不过这是第一段的功夫,练到一定时候,可以给你第二段、第三段的功夫练法。
这套功夫名为“大力神功”旨在增强功者的“实力”,“本力”,“娘力”(当然也能强身健体)练习者只要持之以恒,就会收到令人吃惊的效果!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一个人的力气特别的大,精力特别的充足,而且特别的有长劲(耐力),有永远使不完的劲! 按照传统武功理论,大力神功是“以气练力”为练功原则,此功历代被视为“镇山之宝”,“不传之秘”!少林寺镇寺之宝乃是“易筋经”,“易筋”的作用是“长神力”,《易筋经》中就有专论“长神力”的功法!其他如“熊氏易筋经”、“喻氏易筋经”各家易盘经功法中,都是以“长神力”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其他又如民间秘密流传的“大力功”、“千斤神力功”、“神力千斤鼎”……也都是以长气力为宗旨的! 各位如果静下心来仔仔细细地看一看中国的传统功法,你如能心平气和地研究他们,你就会发现:“练力”,是中国传统功法的精粹之一! 以下的功法体系,勤练之,大长神力!女子练之,气力赛过男人!
一段功 一预备式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十趾轻如地,足心涵空。两膝微屈。直腰,拔背,收下颌,悬顶。眼平视。两手自然垂于体两侧。 自然呼吸,心平气和。
二下压式 全身站立预备式相同,两手垂放于体两侧,手掌上翘,十指分朝两侧,掌心向下。缓缓,深长吸气;然后呼气,呼气时,两手掌跟下摁,十指上翘,同时,头往上顶。又吸气,然后呼气,重复头上顶手下压的动作…… 24 次。 说明:全身放松,动作要轻柔,缓慢,要配合呼吸。要掌跟下压后,不能回收,这样一直压下去,压到练功结束为止。
三前推式 站立预备式。两手向前推,与肩同高,与肩同宽,掌心朝前,十指朝上,虎口斜相对。肘微屈。 深长,缓慢吸气,然后呼气,呼气的同时,两掌前推,十指后拗。 两手前推与背部后争形成争力。 然后又重复上述呼吸,两手再度前推,毫不放松,一直推到练功结束为止。 24 次。
四上举式 站立姿势同预备式。 两手臂上举于头顶,掌心朝上,十指斜相对,肘微屈。 深长,缓慢吸气,然后缓缓呼气。呼气同时,两手向上推,十指向下拗。如此重复 24 次。 注意两手上推时,全身要有向下沉的感觉,使形成争力。
五分推式 站立姿势同预备式 两手左右直臂分推,成一直线,与肩同高。掌心朝外,十指朝上。 深长,缓慢吸气;然后缓缓呼气,同时,两手左右分推,十指回拗,共 24 次。 有两对争力!两手左右分推形成对争;头上顶与脚下沉形成对争
六后推式 站立姿势同预备式。 两手从两胯向后推,十指斜相对,掌心向后。 深长,缓慢吸气;然后缓缓吸气,同时两手向后力推,十指前翘,共 24 次。 两手后推时,腰部不能后屈,腰部应与两手形成对争。
练功完毕,双脚站立,手叠放与小腹处。静站半分钟。放松身体,练功完毕。
第5个回答  2009-07-17
庄周服气法
庄周服气法谓服气乃成仙(长寿)之道。《道藏·庄周气诀解》:“夫欲神仙,当先营气。能益能易,名上仙籍。不益不易,不离死厄。但能握固闭气,吞液气,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神,神化为液,液化为骨,胎结丹田,绵绵长存。行之不倦,神光体溢。”

具体练法:

①“凡服气,皆须喉中徐徐咽,不得泄,泄即令人发烦。每咽从容,中间隔十息停歇,又一咽弥住。若但咽之,则易奔出。”

②“初服气必须心意坦然。无疑无畏,必大胜。若怀疑感,即正气难行,盖须安心决志耳。”

③“凡服气,四体调和,必须情意欣乐自足,不羡一物事,日畅一日。”

④“凡食谷服气,虽得食,食不得饱,饱即气住,气住即逆出。弥忌荤辛,须坦然去弃滋味,自抑捺。不抑捺,即心不正气不行也。”

⑤“凡服气日,别饮少药,洒亦妙,并煮薤食之,益气。若气不下,吃少许姜蜜汤。能游心于玄漠,百物不思,至诚感神,则自然饱足,绝粒久视,一无所妨。服气纵体中胸心间不安,亦非害事。久久日胜一日矣。服气次,不得食肉及一切果子生菜。若未能全断肉味,须除十二属,亦恐腹中不安稳,又滓秽,肠中正气难行。且渐空腹,但自忍抑。久自觉神清有异,四体渐胜,眼中自识善恶。澄心定志三七日,即内视肠胃,通鉴五脏,历历使用,妙不可言。凡身中气常从口鼻中出,令制使不出。仙诀曰:欲得不死,肠中无滓;欲得长生,五脏当清;欲得不走,还精补脑。盖为行道也,初学一日不可忘。四时六时,内自通融作惯,行住坐卧,纵横并得服气。饱须闭气,令遍身中,次想气觉气,道成。”

⑥每欲咽气,先瞑目、叩齿、握固讫,存五脏各为兽,肺化为白麟,心化为赤麟,肝化为青麟,脾化为黄麟,肾化为黑麟,各吐本方正色,蒙蒙萦绕,状如五云入于口中,即鼓颊受之,如常咽法。毕,即摩拭面目七遍,定心叩齿七通,咒曰:(略)。咒毕,又叩齿七通,咽液七遍,无为无作,安神定志,无与气争,乃候出息,便鼓颊如婴儿含乳而咽之,定心意送至丹田。察其气在左边下,历历闻之,如水之度坎,声极分明,乃为一气。如此良久,又送一气,觉似满即休,不得过多,日久通乃知也。”

⑦“初服气,皆因出息时住其息少时,似闭满其息。出时,三分出二,又住少时,想满腹中时服之,朝、暮、子、午是也。觉满欲出,咬少许甘草、桂心、咽液,亦得渐散丹田,未满亦不到满也。元气下时,自然有少闷抑,莫令出。凡气欲从口鼻中冲出,即须强咽津液,直要加力小腹,从容咽下。如不可禁,即合返取所出气,还鼓腮,努小腹,咽入渐固,久久自不出矣。”
鸾法师服气法
鸾法师服气法是通过调整呼吸使人渐入于类胎息状态的方法, 具体练法:

初,坐宽大座位,伸两手置膝上。解衣带,放纵肢体(全身放松),念法性平等、生死不二经(此为佛家术语)。半食顷,即闭目,举舌奉颚(舌抵上颚),徐徐长吐气,一息、二息,旁人闻气出入声。初粗渐细,10余息后,乃得自闻声。凡觉有痛痒处,便想气从中而出。但觉有异(有特殊感觉时),渐渐长吐气,从细至粗,10息后,还如初(又由粗至细)。一任自然,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但能不以生为生,乃贤于养生。

此法呼吸由粗渐细,不欲与自然争力也。若能微细而不闻声,从细微而至于无息一任自然,则胎息之理尽矣。

按:本功法练之元神精固,祛病强身,保健养生功用明显。

申天师服气法
申天师服气法是吐纳练息类静功。申天师,名元之,唐开元间著名道士。

具体练法:
半夜之后,五更已来,睡醒后,以水漱口,仰卧,伸手足,徐徐吐气10-20次。候内中谷气消尽,心静定后,即闭气,忘情,将心意放到脐下气海之中,寂然不动,咽气两三次便闭气,用意念引导向丹田中,渐觉气作声,待气行讫,即开口徐徐吐气。又闭口咽之。如是二三十次,皆依前法,觉气饱,即冥心忘情,清除思虑,久久习之,觉口中津液甘香,食即有味,是功法生效之象征。

凡练此功,先须忘身忘本,守元抱一,兀然久之,澄定而后行之,玄妙之要。

张果老服气法
张果老服气法是吐纳练息类静功,以逐渐延长闭气不息的时间为手段,最终达到“胎息”状态。

具体练法:
仰卧式,两手握固置腿侧,收敛心意,摒绝杂念。以鼻缓缓吸气,吸满后闭气不呼,心中默数,自一至百以上。闭气之极,可稍松气,然即吸满再闭,直至足心汗出,才以口缓缓吐气,但吸气与吐气时必须极细极微,毫无气息出入。随着功夫的深入,每次闭气默数的数值逐渐延长,一般当能于每次闭息默数至1000-2000,即可不食五谷杂粮,期间可自然出现“胎息”状态。若能于每次闭息默数至5000,则可出神入化。
尹真人服元气法
尹真人服元气法一种简单的吐纳功法。
具体练法:

先须澄清其心,令无思无为,恬澹而已。经曰“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术曰“因其出息,任以自然。”初用气时,必须安稳,坦然无事,则气才能流通。若心存疑虑或为事物所缠绕,不能安宁,运气则窒塞不流通。故慎勿疑虑,亦勿畏其失败,亦勿虑其不成。但谋进取,殷勤练功,自然至诚如神,神明自至,无有不通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