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课文讲了几件事?

如题所述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讲了三件事:

1、周恩来疑惑中华不振。

2、周恩来约同学闯入租界探明究竟。

3、周恩来真切感受中华不振,并立下宏志而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周围的人都敢怒不敢言,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文中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等描写,细致地刻画了人物。

扩展资料:

背后故事

辛亥革命爆发后,周恩来带头剪去辫子,并接触进步书籍,他读光复会领袖章太炎的书和同盟会的杂志,读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无论是章太炎难懂的古体文,还是梁启超的近体文,周恩来都认真阅读。

虽然进步刊物的思想侧重各有不同,但朴素爱国的道理是一脉相承的。周恩来的眼界随着阅读拓宽,思想得到升华,对事物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所以,当其他同学还从未想过为什么要念书时,周恩来已经明确地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05
课文写了三件事:第一件是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件是疑惑中华不振,第三件是目睹国人备受欺辱的事实。
主要内容:课文写周恩来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扩展资料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要博览群书,全面发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富国强民而不懈努力。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仅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
第2个回答  2019-12-29
写了三件事:一、周恩来初到沈阳,听闻伯父说“中华不振”;二、周恩来租界亲睹妇女受欺负,理解了“中华不振”;三、周恩来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
第3个回答  2019-12-05
讲了好几件事,但是都是以举例形式为主,主要突出了我们中华之特点。
第4个回答  2019-12-05
1、周恩来听到自己的叔父感叹“中华不振”。
2、周恩来在租界看到中国人受外国人的欺辱。
3、周恩来在课堂上说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