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的几个相关问题

1、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慕艳意”?
2、表明第二段观点的句子是:
3、文章从几方面表现了作者的求学之苦和用心之专?
4、“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这句话有何表达效果?
5、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
6、太学生的优越条件体现在哪些方面?
7、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8、应该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9、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几个问题都不是很难啊……
大家帮下忙……
谢哦、
急用。。。

1:因为作者心中有学习这足以快乐的事。
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3:叩问之艰,跋涉之艰,食宿之苦。
4:说明了作者求教之艰难和求知的渴望与诚心。
5:师 书 衣 食 住 行
6:无冻馁之患 无奔走之苦 无求师之难 无抄书之苦
7:对比手法 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富有节奏。
8:良好的天资,优越的条件并不是学习成功的主要因素,而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
9:本文是长辈对晚辈的临别赠言。作者既要使晚辈有所得益,又不益板起面孔说教,于是作者就采用了现身说法的形式,历数自己当初得书的艰难,从师的辛苦。这一段话既含教诲,又怀勉励,写来亲切感人,很有说服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19
1、因为心中有足以让他快乐的事情。
2、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岂他人之过哉?
3、幼时读书,求教,求师。
4、可以体现作者当时十分想要读书,以及当时社会的风气。
5、呃,好像忘了啊。
6、老师,环境,学习条件。
7、对比,使文章富有曲折性。
8、学习的好换不在于学习的条件,在于自身的学习态度。
9、勉励马生在以后好好学习。

呃。写死我了。好像有的回答的不准确。你在补充补充就好。
第2个回答  2009-06-18
1.“以中有足乐者”。作者心中有足以让他快乐的事情(指读书)。作者“幼时即嗜学”,从小就喜欢学习。

……就记得这个了..好像还不是很全的说。
第3个回答  2009-06-19
gfhndyd
第4个回答  2009-06-21
不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