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语眼里学语用学的语用距离

如题所述

0引言指示语(deixis)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指示语包括人称指示(person deixis)、地点指示(place deixis)、时间指示(time deixis)、话语指示(discourse deixis)和社交指示(social deixis)[1]。其中人称指示是指在一个言语事件中,谈话双方用话语传达信息时的相互称呼,具体包括第一人称指示语:包括说话人(+S);第二人称指示语:包括听话人(+A);第三人称指示语:排除说话人和听话人(-S,-A)。由于社交场合的不同需要,应选择不同的人称指示语。即使在可以选择同一人称指示语的场合,由于谈话双方的身份、地位、话语角色的不同,谈话者也会选择不同的人称指示语。语用距离(pragmatic distance)就是指交际双方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所感知和确认的彼此之间的关系的密切程度,可用语用亲密度(intimacy degree of pragmatic distance)来描述。语用距离可分为初始语用距离(initial pragmatic distance)和交际语用距离(ongoing pragmatic distance)[23]。初始语用距离是指交际行为发生之前,交际双方所推定的彼此之间的语用亲密度。初始语用距离的感知和推断是以发话人的自我概念、发话人对受话人的他人概念,以及他过去的经验为依据的。交际语用距离即交际双方根据对方的话语所推定的语用距离。可以说初始语用距离是从说话的控制方谈的(即发话者),交际语用距离是从受话者的感知的角度加以定义的。对特定的交际双方而言,初始语用距离是静止的或相对静止的,而交际语用距离是不断变化的。言语行为一旦发生,交际双方就开始了就语用距离而进行的洽商过程,这是语用距离的动态性所决定的。洽商可分为隐性洽商和显性洽商,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使用话语进行洽商。如果受话人“默认”发话人所推定的语用距离,那么,他们进行的洽商是隐性的;而显性洽商必然在话语上表示出来。在交际过程中,说话者通过对不同人称指示代词的选择来调整双方之间的语用距离,从而达到交际成功的目的。这就是说,说话者在说话时,由于选择了不同的人称指示语,表达了说话者不同的态度,听话人就会从中推断出两人之间的语用距离,从而促进交际的进一步进行。笔者以英汉复数第一人称指示语为例,试图探询人称指示语的选择与语用距离之间的关系。1英汉第一人称复数指示语的用法1.1复数第一人称指示语的指示范围第一人称复数指的是说话者在说话过程中,指代自己一方或自己所能代表的一部分人的指示代词。实际上,第一人称复数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两种用法即包括谈话双方的“we”(weinclusiveof addressee)和不包括谈话双方的“we”(weexclusiveofaddressee)[4]。例如:(1)What are we supposed to do?例(1)中,“we”就是第一人称复数指示语,如果说话人是一位学生,他问另一位学生关于作业的事情,这里的“we”当然是学生们的共称,即为包括谈话双方的we;如果学生的这句问话不是向他的同学提出来的,而是代表学生向老师提出来,征求有关作业问题的意见和建议,那么,句中的“we”就是不包括谈话双方的we。汉语中也有这样的用法:(2)您安心养病吧,我们过几天再来看您。(3)您安心养病吧,等您病好了,咱们一块上西山去玩。例(2)中,“我们”显然不包括听话人,是不包括谈话双方的we。例(3)中,“咱们”却是包括听话人的,即包括谈话双方的we。第8期刘扬:英汉复数第一人称指示语的使用与语用距离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第32卷
1.2复数第一人称代替单数第一人称在谈话过程中,说话人指自己一方时用单数第一人称I,但we这个第一人称的复数形式却未必总是被两个或更多的人在说话时用以指自己。在许多情况下,we常被一个说话人用来指他自己以及他所能代表的其他人。他究竟代表了谁,这一点对听话者来说应该是清楚的。比如一位编辑在回复一位读者的感谢信时写道:(4)It is not worth mentioning what we have done.写信人感谢的虽然只是某一个编辑,但被感谢者把它归因于大家的共同努力。在本应用单数“I”的地方使用了复数“we”,不但表示出自己的谦虚,自己一个人的工作不值得过多的渲染,还代表所有工作人员表达了对读者的感谢。汉语中这种用法也比较常见,比如下面的例子:(5)我们在本文中提出的论点还不成熟,希望大家多多指教。(6)在本书中,我们力图达到以下目的……例(5)、(6)中,“本文”或“本书”作者只有一人,就是说话者本人。“我们”这一复数概念只用来指“本文”或“本书”作者一人,说话者不选用单数而用复数来表达个人的观念,其目的是使读者了解到作者(即说话人)的谦虚态度,说话者把自己和听话者放在同一高度,这样就有利于听话人接受说话人的观点。1.3复数第一人称代替第二人称在交际过程中,人们经常使用we来替代表示单数或复数的you,缩短了说话者和听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使说话者和听者关系密切,通过这种方式,表示说话者对听者的礼貌[56]。这种由说话者到听者的人称中心转变,就是说话者讲话时,与听者将心比心[7]。如医生对病人说:(7)How are we feeling today?例(7)中,复数代词“we”单指听话人(病人),不指说话人(医生),表明医生是站在病人的角度看待问题的,有为病人排忧解难的思想。这说明用第一人称复数代替第二人称可以表示自己对对方的关爱之情。这种用法主要体现了说话人能从对方的角度进行语言编码,使利益中心偏向听话人[8]。汉语中也会有这样的用法,比如母亲会对幼儿说:(8)我们该去医院打针了。去打针的显然只有小孩一人,母亲不说“你该去医院打针”而说“我们该去医院打针了”就是为了增强这句话的感染力,减轻小孩子一个人面对打针的恐惧。2语用距离与复数第一人称指示语
的关系交际语用距离的变化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选择不同的人称指示语能调整不同的语用距离。在交际会话中,由于说话者选用了不同的人称指示语,也就是在对双方的语用距离进行不同的设定[910]。下面就以复数第一人称指示语为例,来分析指示语的选择对语用距离的影响。2.1用复数“we”表示单数“I”时对语用距离的影响
2.1.1扩大交际双方语用距离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英语中,英皇室人员及处于统治地位的人在谈话时喜欢使用复数“we”来代替单数“I”:(9)We are a grandmother.例(9)是英国首相Thatcher在唐宁街十号的台阶上讲到其儿媳妇要生产时说的一句话,在这句话中Thatcher使用的“we”实际上是排除听者,单指她自己的。在这里“we”表示出绝对权威(power)的功能,即使Thatcher说的是事实,但她用这个复数代词形式指称自己使得她与公众的关系疏远了,从而引起公众的反感,扩大了交际双方的语用距离[1112]。(10)We will ourself reward the victor.(我将是胜利者)例(10)中,虽然使用了复数形式“we”,但实际上是指讲话者本人,体现出讲话人的个体意识,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强调了自我,使自己与听话人分离开来,表现出与听话人疏远的人际功能,从而扩大交际双方的语用距离[13]。
2.1.2缩小交际双方语用距离说话者在表达自己观念时,选用复数第一人称指示语并不一定完全是扩大交际双方的语用距离,由于具体的语境不同,也可能缩小双方的语用距离,增强双方的人际关系。下面是美国总统林肯(Lincoln)的《葛底斯堡演说》(Gettysburg Address)中的一段文字:(11)Four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our fathers brought forth on this continent a new nation,conceived in liberty,and dedicated to the proposition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Now we are engaged in a great civil war,testing whether that nation so conceived and so dedicated,can long endure.We have come to dedicate a portion of that field as a final resting place for those who here gave their lives that that nation might live.It is altogether fitting and proper that we should do this.But,in a large sense,we can’t dedicate—we can’t consecrate—we can’t hollow—this ground.在演说中,林肯使用了较多的第一人称复数代词“we”表明林肯把自己纳入人民中的一员,誓与人民同舟共济,患难与共。Lincoln通过使用“we”把自己和民众为挽救国家这一共同目标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在这种情况下,“we”就拉近了说话者与听众之间的距离,缩小了交际双方的语用距离。汉语中用第一称复数“我们”来代替单数“我”也可缩小交际双方的语用距离。例如:(12)我们觉得,社交指示所涉及的问题,不单纯局限在社交语用学之中,也与语用语言学的研究有关。因此,菲尔墨列出反映社会信息的各个方面是无可非议的。(13)第四个原因呢,我们认为呢,二只龙头股到今天已经是第四天没有资金护盘,也是大势下跌的原因。在例(12)、(13)中,讲话人指自己使用“我们”,而不是“我”,并非对所谈内容不确信;相反,表达这些观点才是说话的真正目的。说话者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我们”而不是“我”,其目的是企图从权势或主体性地位向平等关系方向下移,向亲密、谦逊方向过渡,以此造成增加双方的共同点的假想,从而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使听话者一方在情感上产生同类感而服从或接受说话者的主体地位。因此,讲话人使用“我们”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似乎是在以一种商量的语气与对方谈及自己的看法,可以表示与听众亲近以及对听众的尊重,起到缩短讲话人和听众之间距离的作用。“我们”拉近了讲话人与听众之间的距离,缩小了交谈双方的语用距离。2.2用复数“we”代替第二人称“you”时对语用距
离的影响2.2.1扩大语用距离说话者在本应使用第二人称的地方使用第一人称复数形式,表面上是降低自己的身份,把自己归于听话者一方,但由于其特定的语境及语气,使得这种话语的教训口气不但没有消除,反而逐渐增强,扩大双方之间的差距,拉大双方之间的距离,扩大了语用距离。例如一名公司老板在教训其犯错误的员工时这样说道:(14)我们既然是公司的一员,就应以公司的利益为重,整天去做违背公司利益的事情,还像什么样子?例(14)在这句话中,老板使用“我们”而不是“你们”来批评员工,本来是把自己和员工放在同一位置上,但由于其明显的第二人称指代性,不但没有让员工感受到老板的关爱,反而使员工认为老板是在一味地批评,从而拉大与老板的心理距离,当然也就扩大了双方的语用距离。
2.2.2缩小语用距离在言语交际中,用第一人称复数来称呼听话者,长辈、上级等人使用的比率较高,因为这给人一种语重心长、亲切之感,当然也就减小了双方之间的等级差别,缩小了语用距离。比如一位老教师对学生说:(15)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例(15)中,“我们”很明显指的是说话者以外的听话人,但说话者没有使用第二人称,而使用第一人称复数,显示出说话者的语重心长,体现了老一辈对年轻一代的关心和期待,此时用“我们”显得亲切,让学生感觉到老师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站在学生这一边的,从而拉近了双方的关系,缩小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语用距离。如果说话人把“我们”换成“你们”,听上去就有点教训人的口吻了,就没有了使用“我们”所带来的语用效果了。我们可以再看另一个例子,一位顾客问售货员:(16)同志,咱们这儿有万宝牌冰箱卖吗?顾客去买东西,咨询的是听话人是否拥有什么东西,应使用第二人称,但顾客却使用了第一人称复数来代替第二人称,这是说话人站在听话人的角度来交谈,正因为这样一句问话,不管双方的社会地位、角色有什么样的差别,都会让对方感觉到大家是处于同一地位的,从而减少双方的陌生感,给人以亲近、亲切之感,缩短双方之间的语用距离。3结语无论在汉语还是在英语里,由于言语交际的多样性,指示代词在实际运用中是一个很复杂的话题。比如第一人称复数代词不仅可以指谈话双方,还可单指说话者或单指听话者。这种变化跟说话者的地位、角色、立场有关,因此在言语交谈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巧妙使用复数第一人称指示语,合理调整语用距离,创造出和谐的语言环境和愉悦的心理感受,从而达到最佳的交际目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