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一直是尽孝的典范,然而有人说是思想的固步不前,这有没有道理?

如题所述

应该要正确进行批判二十四孝中的含义,因为其中混杂着一些神话的夸张手法,导致缺乏真实性,但是其中的关于孝的含义还是有道理的,只是表达的过程存在问题。首先,孝顺当然是一种美德。然而,这种美德,像诚实守信、勇敢公正、知识实用、善良真诚、守法,没有什么特别需要培养的。

是儒家经典,政治,礼仪,修身,孝相结合。其次,24个孝道故事中有许多虚构的故事,其来源是一些原始社会的传说甚至神话。宗教、神学故事和历史事实混杂在一起,很容易导致误导小孩子。例如卧冰求鲤的故事,一个人在冰上睡觉和寻找鲤鱼的故事,亲戚生病想吃鱼并不罕见。

在古代,河是封闭的,没有地方可以买,这并不奇怪。当然,如果不是一个熟练的冬季渔夫,这个孝顺的儿子将不得不经历很多困难才能在严寒中为他的母亲找到冰上的鱼,但不应该是一个如此夸张的大事件。因为冬季捕鱼就是在冰上凿一个洞并钩住它这么简单的事情。这个故事实际上经历了几个变化,我们现在听到的根本不是最初的样子。

孝敬养父母的前提是尊重自己,提高自己,只有通过这样,我们才有资格谈论孝道,这是我们真正的社会实际上能做的。否则,它就是宗教性、巫术、神学和不相干的孝道。然而,在世俗公共场所宣传24孝,甚至利用居委会、村委会等作为宣传场所,无疑是不合适的。如果你真的想讲,那就把它当作一个故事和娱乐,而不能作为教育的知识传播给小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2
应该要正确进行批判二十四孝中的含义,因为其中混杂着一些神话的夸张手法,导致缺乏真实性,但是其中的关于孝的含义还是有道理的,
第2个回答  2019-11-12
我认为没有道理,遵从二十四孝是一种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第3个回答  2019-11-08
没有这个道理。古语有云:“百行孝为先”,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恪守的传统美德之一。古时"孝道"的典范,莫过于"二十四孝"。
第4个回答  2019-10-31
其实有些故事,我们需要自己进行选择性的吸收和消化,我们只要吸收它里面好的品行和品德就好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