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剧的工作分类

如题所述

说到中文网络配音就不得不提到几个大社,不过要做的是关于一个工作的分类:
(1)配音:也就是广播剧中大家最为熟悉的声音的贡献者,配音人员也大多被大家所熟悉。但由于大多是非专业的,比之专业还有一定的差距。很多人误认为CV(Character Voice)是日本人对声优的简称,甚至有人认为CAST也是声优,实际上CV只用来标示作品中角色是由哪位配音员来配音的,即角色声音的意思,并不是声优这个职业的名字,而CAST是演员表的意思,跟声优更是没有任何关系,
(2)策划:策划不仅仅是给剧一个开始,更重要的是,是整个剧的贯穿线,一开始是负责做剧的前期工作,比如首先去有一个构想然后去要授权,而接下来所有的人员都由策划去招收。换句话说,策划就是从头到尾都有份的人,甚至有些策划身兼数职。是个比较累的活。
(3)编剧:这个是比较好理解,改编剧本和编制剧本。编剧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并热爱写作,尤其是小说,并对广播剧剧本格式比较熟悉,能尽可能地将故事情节等通过剧本完美展示。可以说是个动脑子的活。
(4)导演: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了,导演也是个辛苦活,关键看前期挑的如何了。
(5)美工:制作剧的海报等相关需要的图片,有原创美工以及PS美工,PS美工是制用PS软件从网络上找寻材料以制作海报的美工。
(6)后期:是指将干音(CV的录音)集合制作到一个音频里,在这基础上加上音效和背景音乐(BGM)。到后期一问,圈里面会有一群人向你感叹后期的辛苦,后期主要是负责给整个剧的音频部分添上它该有的色彩,所以后期对剧的把握度需要很高,如果说CV是一个初始的用品,那么后期可以说是这个剧的制作者包装物,也可以说是灵魂的存在,很多人都会夸CV如何好,但在真正制作剧的人看来,没了后期,这个剧,一文不值,其实说换而言之,没了后期,剧无法出品所有包装面的东西没了,只有一个赤裸裸的最初模样。
(7)宣传:是指将完成的作品用各种途径,如新浪微博,QQ,网页等形式传播出去,在更大范围内获得更多听众,提高作品知名度。
也许很多人对CV的评价很高,但请不要忘记只有CV不叫剧,那只是一份没有任何添加过的干音。没有人愿意去要这样赤裸裸的初始品。希望能看到并且给予除CV以外的所有人最大的感谢,没有这些人,这个剧只是连半成品都不到的无法使用的原材料。
中文网络广播剧
现在可以追索到最早的中文网络广播剧团体是2000年出现的是e时代论坛的广播爱好组,在1990年代末期至2004年期间,e时代广播通过网络制作和传播了大约数十部的有声小说和数部网络广播剧,其中后期的《当心看车》(2002)《其实我是爱你的》(2004)《dos年代》(2003)等几部作品全部为原创剧本,自行录制原声音乐并在adsl的低网速时代完全由参与者在世界各地家中分别录音后合成制作完成,其制作方式开网络广播剧先河,当时参与者中有部分后来从事传媒广电主持工作,2004年因遭遇网络论坛整顿加之参与者大多为工作所累,e时代最终关闭。而至今从网络搜索到的留存资料来看尚未发现早于《当心看车》制作时间的中文网络广播剧。
中文网络广播剧社团距今已经有几年历史了,在网络信息极其发达的年代,有人用声音来描绘故事,由此产
生了中文网络广播剧,当然这也不单单涉及到广播剧,还涉及到对于视频的音频部分的配音制作,在这个大环境,很多人把它称做:网配圈,又名中抓圈。其中由多个广播剧社社团组成。随着网配圈的日益壮大,社团的数量逐渐增多,其中甚有名气的比如优声由色(YSYS)、决意同人组(JE)、星之声中文配音组、剪刀耽美广播剧团(JD)、翼之声中文配音社团(YZS)、水岸聆音(水岸)、10音社、声创联盟(sclm)裔美声社(裔美)、影音同画配音社团、怀旧配音联盟、凌霄剧团、等,这些社团建立都有一定的历史与作品,后起的社团比如INO华音社、ZerOne小酒吧广播剧社团、魔音帝国广播剧社团、斐然卓声、瞳话剧团、优思铭想、未名声社、魔客广播剧社、银月之光配音社、语翼配音组、南斗社,木语配音剧社、未来之声配音社,以及新出现的团体工作室等团体组成了浩大的网配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