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受后人断章取义之苦,“存天理,灭人欲”的本意是什么?

如题所述

“存天理,灭人欲”的本意是保存人与生俱来、与天道同一的良知良能的东西,消灭掉那些会蒙蔽人心灵的私欲。

世人之所以对这句话多有误解,大概是只看见这句话的表面意思,以为朱熹老先生提倡的是消灭人的欲望来追求大道。并且后人大多都会用这句话来攻击当时的理学家怎样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我们首先要明白一件事情,就是“人欲”和“欲望”这两个东西在这句话里面并不是可以划上等号的。也就是说朱子他老人家想要灭掉的不是人性,而是人欲。所谓人欲,指的是那些过分的多于的甚至是罪恶的“人欲”就是朱熹要灭的“人欲”。

朱子本人也对天理和人欲做出过详细的解释:“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朱子的本意是那些过分追求的物质享受是该消灭的,我们只需要保存那些合乎伦理道德的欲望就行了。

对于这句话的误解一方面也是来源于世人对朱熹的刻板印象,相信大家都知道朱熹关于男女授受不亲这句话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很多人以为朱熹是强调嫂溺不施以援手的,认为朱熹没有人性,只知道伦理道德。

但是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见过原文的都知道,朱熹的原话是:“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看见嫂子溺水不去救是豺狼禽兽。由此可见,世人都朱熹的成见真的是特别深,所以误解这句话也相当正常。

再者,很多人批评这句话,说这是宋明理学对先秦儒家的歪曲,认为他们对经典的解读完全就是错误的。其实如果真的有系统了解过中国儒家文化的发展,你会发现所有的东西都是一脉相承的,包括这句“存天理,灭人欲”。其实这句话并不是朱熹原创的,早在《礼记》之中就有过这样的话:“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不应该人云亦云,看见别人的说什么就以为是真的,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这样也就不会发生误解“存天理,灭人欲”这句话这样的事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07

      “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提出来的,他的本意是“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然而,存天理灭人欲的直接意思就是人要填饱肚子,但是欲望就是不想吃粗茶淡饭,唯有山珍海味才能满足欲望,人的一生要有另一半才完整,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三妻四妾就是人欲。其实朱熹的本意是好的,但是后来经过解读后,就变成了朱熹把人的思想囚禁了起来。

        在高中的历史书上程朱理学那一章就讲到,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人性本来与天理是一致的,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是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了,这才是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原因,他是想让人们忘掉那些违反道德的欲望,要求人们回归原本最纯真的样子。每个人都要有道德规范,这样整个社会才能更好的管理和治理,因为一旦人被欲望蒙蔽了双眼,就会做出出格的事情,要是没有加以管理,社会将会十分混乱。

        虽然当时的程朱理学是为了迎合封建专制的,但是它的一些主张也并没有不妥,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之所以被后人断章取义和误解,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人们将他与当时专制的背景结合在一起,认为“存天理,灭人欲”压制了人们的思想,使得百姓只能任由统治者摆布,但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也明白了如今的社会确实如朱熹所说的一样,我们都推行一夫一妻制,我们都提倡节俭。

        即使我现在处于一个民主的社会,但是对于人的要求——人要有基本的道德规范,这一要求与朱熹的主张是吻合的。

第2个回答  2019-12-31
存天理灭人欲的本意是让人顺应天道不胡作非为,这句话原本是太平天国的口号,但是后来他们的领导人的做法并没有遵从这句话。
第3个回答  2019-12-31
这句话的本意是每天自然健康愉快的生活,是天之理,因为人必须要吃饭才能活下去,有夫妻之事才能繁衍生育后代,吃饭要健康卫生,一夫一妻也更利于家庭和谐。所以这些是天之理是正当需求。但是贪求享受安乐淫逸,则是人的内心欲望,所以要戒除掉。
第4个回答  2019-12-30
朱熹,朱老夫子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本意是让人们恪守自己的本分,为国家,为家庭尽忠尽孝,不要考虑自己的需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