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三九”和“四九”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三九”、“四九”是指从冬至逢壬日算起的第3、4个寒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一段时间。具体计算方法是,以冬至逢壬日为起点,每“九天”算一“九”,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三九”第三个九天,“四九”是第四个九天。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此时寒气已尽,天气转暖。

冬至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以冬至逢壬日为起点数到“九九”八十一天。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并非全国各地都如此,与数九“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春深日暖”相对应的只有我国部分地区。

扩展资料

九九歌谣: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解释:

冬至过后天气转冷,第一二个九天时手不想在外面挨冻,第三四个九天时河水结冰,人可以行走。

第五六个九天时气温回升,河边的柳树转绿,七九的时候河水融化,八九的时候大雁从南方回来。

第九个九天,也就是81天后,春回大地,可以播种庄稼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6

“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四九”是指冬至后的第四个“九天”。

我国阴历有“九九”的说法,用来计算时令。计算的方法是从冬天的冬至曰算起(从冬至开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开始),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

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个九天,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这时冬天已过完,春天来到了。一般“三九”时最冷。

扩展资料:

数九的习俗的由来

“数九”的习俗很多,以“九九歌”最为广泛和悠久。就我国多数地区而言,二九过完时,天气并非最冷,而只是“一九二九,伸不出手。”四九完时,差不多是“大寒”节气了,所以说“三九四九,冻死母狗。”

五九以后,大地渐渐回春,天气由冷渐暖,故“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八九,单衣行走。”到了九九,已是“惊垫”节气,所以“九九闻雷,响声持久。”这些歌谣巧妙地利用自然界的物候现象,生动反映九九中的天气变化规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26

“三九”是指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冬至后的第十九天到第二十七天。我国阴历有“九九”的说法,用来计算时令。

计算的方法是从冬天的冬至曰算起(从冬至开始叫“交九”,意思是寒冷的开始),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直到“九九”,即到第九个九天,数满九九八十一天为止。这时冬天已过完,春天来到了。

扩展资料

所谓“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中当最寒冷的时期从"三九天"开始,到“四九天”更冷。数九寒天,就是从冬至逢壬日(干支纪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此时寒气已尽,天气就暖和了。又有“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之说,“九九”之后“春深日暖”,春耕时节到了。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相差悬殊,并非全国各地都如此。冬至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12月21-23日,按冬至逢壬日为起点推“九九”八十一天,即是在公历3月下旬(春分前后)便“九尽桃花开”、“春深日暖”,与之相对应的只是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春分前后我国很多地方仍阴寒未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2-24
九就是整个冬天分成几个九天的阶段,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拉犁遍地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2-1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