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的书写

如题所述

日语书写一般为汉字和平假名混合书写。但公务文件
和科技论文多为横写。除了汉字和平假名,还可以用片假名和罗马音。
小学生学习996个“教育汉字(きょ ういくかんじ)”,一般常用于社会生活的“常用汉字(じょうようかんじ)”有1945个。此外还有一些人名、地名所用的汉字。
日语汉字的字体与中国繁体汉字的字体大致相同。但也有中国简体字那样的简体字,如国(くに)、数学(すうがく)等。 汉语中的汉字在日语中叫汉字(かんじ),实际上是表意符号,每一个符号都代表一件事或一个观点。常见的是一个汉字有一个以上的音。在日本,汉字是用来书写起源于中国的词和土生土长的日本词。
日语汉字是从中国传来的。也有日本自造的汉字,但为数甚少。虽然专业论文、文学作品中出现一些常用汉字以外的汉字,但自1945年以后,繁难汉字逐渐淘汰。据说只要知道2500个汉字便可阅读一般读物。
在中国,小学要学习3000个汉字,相形之下,日本汉字数量不多,看来比较简单,其实不然。由于字形、音读、训读三个方面与中国汉字不同,需要全面了解,熟练掌握。 在古代,日本民族只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后来,汉文化传入日本,日本人开始能用汉文记事。
到了公元五世纪中叶之后,日本人民创造了用汉字作为表间符号来书写日语的方法。至八世纪后,这种将汉字作为表记符号的方法已经被普遍采用,日本古代著名的诗歌集《万叶集》就是采用这种书写方法。如日语的“山”,读作“やま”,在《万叶集》中就用“也麻”两个汉字来书写。“桜”读作“さくら”,就用“散久良”三个汉字来书写。日语中的助词“て、に、を、は”等则用“天、尔、乎、波”等汉字来表示。这种书写方法后来被称为“万叶假名”。但是,用万叶假名式的汉字记事作文十分繁杂,在此后来慢慢简化,只写汉字楷书的偏旁,如“阿”→“ア”,“伊”→“イ”,“宇”→“ウ”等,之后慢慢地演化成了片假名。另外,柔和的汉字草书适合于书写日本和歌,尤其在盛行用草书书写信件、日记、小说之后,逐渐形成了一种简练流畅、自由洒脱的字体,演化成了平假名,如“安”→“あ”,“宇”→“う”等。
至此,日本民族终于利用汉字创造了自己的文字。由于这些文字都是从汉字字形假借而来的,因此称为“假名”。根据假名的书写方法不同,取自汉字楷书偏旁的称为“片仮名”(カタカナ),从汉字草书演变而来的称为“平仮名”(ひらがな)。片假名和平假名都是以汉字为基础创造的表音文字。一般书写和印刷都用平假名,片假名通常用来表示外来语和特殊词汇。
例如:これは日本语のテキストです。(译文:这是日语课本。)
平假名 这个句子中的“こ”“れ”‘は”、“の”、“で”“す”就是平假名。平假名是日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直接构成单词,如例中的“これ”就是“这个”的意思;の(发音“no”)是“的”的意思,前面的“は”最后的“です”用在一起表判断,也就是“……是……”的意思。平假名也可以充当句子中的其它无具体意思的成份,如例中的“は”就是一个助词,用来分隔“これ(这)”和“日本语”。另外,它还是日文中汉字读音的基本单位,和汉语拼音的作用有点相似。
片假名 “テキスト”是片假名。片假名和平假名是一一对应的,读音相同和相似,只是写法不同,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英语中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的差别(但它们并不是一回事,只是为了方便你的理解)。片假名主要用来构成西方外来语及其它一些特殊词汇。如例中的“テキスト”(发音“te ki su to”)的意思是“课本”,就是从英语单词“text”音译过来的。
此外,日语中还有用源于罗马的拉丁字母来表示日语的方法,称为“罗马字”,类似我国的“拼音”。
罗马字主要多见于人名、地名、机构名等专有名词,并常用于日文电脑输入法。
平假名源于汉字繁体草书,而片假名由汉字繁体楷书的偏旁演化而来。以下给出现行平假名和片假名的来历。 平假名的来历あ行  あ安い以 う 宇 え 元 お 我 か行  か 加 き 几 く 久 け 计 こ 己 さ行  さ 左 し之 す 寸 せ 世 そ 兽 た行  た 太 ち知 つ 川 て 天 と 止 な行  な 奈 に 仁 ぬ 奴 ね 祢(nǐ,因此假名读Ne) の 乃 は行  は 波 ひ 比 ふ 不 へ 部 ほ 保 ま行  ま 末 み 美 む 武 め 女 も 毛 や行  や 也 (い) ゆ 由 (え) よ 与 ら行  ら 良 り利 る 留 れ 礼 ろ 吕 わ行  わ 和 ゐ 为 (う) ゑ 惠 を 远 拔音ん 无 片假名的来历ア行ア“阿”的偏旁“阝”イ“伊”的偏旁“亻”ウ“宇”的字首エ“江”的右字根“工”オ於カ行カ“加”的偏旁“力”キ几ク久ケ介コ己サ行サ散シ之ス须セ世ソ曾タ行タ“多”的偏旁“夕”チ千ツ川テ天ト止ナ行ナ奈ニ 二ヌ“奴”的右字根“又”ネ祢的部首“礻”ノ乃ハ行ハ八ヒ匕フ“不”的偏旁“丆”ヘ部ホ保マ行マ末ミ三ム“牟”的偏旁“厶”メ女モ毛ヤ行ヤ也(イ)ユ由(エ)ヨ与ラ行ラ良リ“利”的偏旁“刂”ル流レ礼ロ吕ワ行ワ(秃宝盖头)ヰ井(ウ)ヱ惠ヲ远拔音ン尔其中黑体字的两组假名为古日语中的假名,现代依然在使用,只不过官方未承认,但仍然标出。 日语里“国字”这个词有三个意思:
一是日本国的文字, 包括汉字、假名等用来记录日语的所有的文字符号;
二是日本人创造的假名,以区别于由中国传去的汉字;
三是日本人模仿汉字的结构自造的汉字。
但日本人通常所说的“国字”,是指第三种意思。这时的“国字”又叫“ 和字”、“ 俊字”、“ 和俗字”、“ 和制汉字”等。在这里要讨论的问题就是第三种意思的“国字”。
汉字传入日本后, 日本人就舍弃汉字的音而用其形和义来表示日语的固有词汇,如用“山” 表示“やま”,用“ 海”表示“うみ””等。但由于日本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与中国不同, 所以日语里有些概念是汉语里所没有的,也就找不到相应的汉字来表示日语里的这些概念, 于是日本人就模仿汉字的结构自造汉字来表示日语里的这些概念。如造“榊” (读作さかき)字表示祭神之树,造“辻” (读作つじ)字表示十字路口,造“峠”(读作とうげ)字表示山路由上山转向下山的最高处(后由中国学者经日本引入康熙字典),造“躾”( 读作しつけ)字表示礼节、礼貌上的教养、管教。
国字的大部分是用六书的“会意法”创造的,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或汉字部件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概念。下面举几个典型的会意法造的国字。
辷る(すべる):走之旁和意为平滑的“一”字组合表示“滑”、“发滑”(注:该词又作滑る)
辻(つじ):和“十”组合在一起表示“十字路口”
但是战后日本采取限制使用汉字的政策,绝大部分国字已经废弃不用,一般用在地名及人名中。 ① 句号:“。”(句点、まる)
标在句末。会话文中的半截话(后半部省略),也标句号。如:
★ 父の仕事の関系でわたしが日本に来てから5年目になりました。
★ ええ、喜んで。
但要注意的是,会话文中的句子如果在引号内,最后的句号通常不标。如:
★「私ですよ。夕佳さん、私です」
② 逗号:“、”(読点、点、浊点)
日语的逗号有两种不同的写法:用来标记外国语的写作「,」;用来标记本国语的写作「、」,没有横竖写之分。
(甲)在连接两个相关的句子时,标在接续词后。接续词在句中时,接续词的前后都要标逗号。
★そのころ私は日本の歴史に兴味を持っていた。それで、本を何册か読んでみた。
★この靴はとても丈夫で、そのうえ、値段も安い。
(乙)用连用形中顿法连接两个句子时,连用形中顿的后边要标逗号。如:
★私の妹は今十七歳で、大学の寮に住んでいる。
★国の両亲に手纸を书き、友达に电话をかけた。
(丙)句中有表示逆接、原因、理由、条件、时间等短语而使句子复杂化时,为便于理解句子的构造,须在上述句节后标逗号。如:
★タクシー代がなかったので、家まで歩いて帰った。
★もし事故が発生した场所、このレバーを引いて列车を止めてください。
(丁)为了清楚地表示出一个短语或句节,其后须标逗号。如:
★この薬を、夜寝る前に一度、朝起きてからもう一度、饮んでください。
★私は、空を飞ぶ鸟のように、自由に生きて行きたいと思った。
*****为了清楚地表示词语与词语间的关系,须标逗号。标注位置不同,有时会使句子的意思发生变化。如:
★その人は大きな音にびっくりして、横から飞び出した子供にぶつかった。
★その人は、大きな音にびっくりして横から飞び出した子供に、ぶつかった。
③ 单引号——“「 」”(かぎかっこ、かぎ)
用于表示引用部分或要求特别注意的词语。如:
★「そうですか、子供连れじゃいけないんですか」
★田中さんは「雨が降らないうちに帰りましょう」と言った。
④ 双引号——“『 』”(二重かぎかっこ、二重かぎ)
(甲)用于表示书名或报纸、杂志等的标题。如:
★ 昨日、『日本人の生活』という本を読んだ。
但要注意的是,表示引用的话,如果其后面有格助词「と」,其引用部分有时不加引号。如:
★入り口に休业とかいた纸がはってある。
(乙)在单引号内需要用引号表示的部分用双引号表示。如:
「日本人の会话では、『はい』と『いいえ』がはっきりしない」という人が多い。
⑤ 破折号——“—”(ダッシュ)
在句中插入词语的说明或插入词语的另一种说法时,使用破折号表示插入的部分。
★アメリカの小学校では、シュー・アンド・テル(show and tell )―物を见せて、それについて说明する授业―がよくいわれる。
⑥ 省略号——“……”(点线、二倍リーダー)
表示省略或处于思考、无言的状态。如:
★彼は「雨は降らないと思っていたのに……」と本当に残念そうに言った。
⑦ 中点——“・”(なか点、なかぐろ)
(甲)用来表示并列的体言。如:
★この文章は、序论・本论・结论の三つの部分に分けられる。
(乙)用来隔开两个单词构成的外来语、西洋人的名和姓。如:
★田中は自分のナイト?クリームを洗面所からとってきて、茂造の指先にこすにつけた。
(丙)竖写时表示数字的小数点。
(丁)表示日期、时刻的简略形式。
⑧ 问号——“?”(クェスチョンマーク)
用于表示疑问、发问、质问和反问等句子的句末。如:
★「そこはきれいな所?」
但要注意的是,在普通的文章中,原则上基本不用问号,而是用句号代替。如:
★东京の地図はこれですか。
另外,问号用于句子中间的时候,后面要空一格。如:
★「ええ? なんですか」
★「え? 中止する?」
⑨ 感叹号——“!”
用于表示感叹、强调、警告等句子的句末。如:
★「君!车、危ない!」
与问号相同,在普通的文章也是原则上基本不用感叹号,而是用句号代替。感叹号用于句子中间时,后面也要空一格。 々 “同”字(同的异体字)形式重叠字符号(横写使用),例:人々、国々、代々木(代代木)。然而,对于一些特殊词汇却不用,例:人民民主
注:过去中国大陆颁布的第二版简化汉字方案(已废止)也有采用々作为重叠字符号这样的语法。 2. = 等号形式重叠字符号(竖写使用),自左上角向右下角标两个小点,例:少=、人=、国=。
3. ~ 波浪线符号,表示“从……到……”的意思,例:东京~大阪 三月~五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24
璐璐我的唯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