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如题所述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意思是“能采取攻心办法服人的,会使那些疑虑不安、怀有二心的对立面自然消失,自古以来深知用兵之道的人并不喜欢战争解决问题。”


出处

“攻心联”是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深得游人喜爱,名扬遐迩。这副对联悬在诸葛亮殿堂前正中,是公元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赵藩撰书的,字体有钱南园笔意。联文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译文:能从心理上攻克敌人,不顺从者就会自行消失,自古以来,深知用兵之道的军事家,并不是单纯凭借武力,爱好战争;如果不能审时度势,把握事实真相,那么,其政令无论是宽是严,都会因与实际不符而产生失误,后来治理蜀地的人对此应当深深思考。


赵藩警告后人,不能盲目学诸葛亮而一味用严,也不能盲目反对诸葛亮一味用宽,而应当审察当时形势,深思熟虑,然后决定用严还是用宽。这副对联,既赞扬了诸葛亮用攻心战略的正确性,同时也歌颂了他严以治蜀政策的正确性,最后告诫后人不能盲目一味用严或用宽,应当根据当时形势来决定。这是非常正确的。

创作背景

清朝末年,政局混乱,民不聊生,义和团起义四起,时任四川总督的岑春煊采取高压手段对义和团进行残酷镇压。当时代理四川盐茶道官职的赵藩多次劝谏岑春煊未果,心中抑郁,在武侯祠中写下此联,借古喻今,希望通过宣扬诸葛亮的用兵理政之道,使“后来治蜀”者有所思考与领悟。不久后,岑春煊来武侯祠游玩,见此联后若有所思,之后便在镇压上有所收敛。

启示:

对我们生活的启示是,通过善于沟通、理解和包容,我们可以解决许多问题,而不必采取敌对的态度。在人际关系中,如果我们用友善和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更容易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和合作关系。相反,如果我们采取攻击性和敌对的方式与他人交往,很可能导致矛盾加剧,关系破裂。

此外,这句话也提醒我们要理性对待冲突和争斗。战争是一种血腥残酷的斗争形式,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损失。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寻求和平解决问题,避免使用暴力或强制手段。

总的来说,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倡导和平与合作,避免冲突和敌对,以创造一个和谐、安宁的生活环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17
出自赵藩 《武侯祠攻心联》
【上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下联】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解读】
上联言诸葛亮的军事成就,而其主要特点是“攻心”。所谓“攻心”,即从精神上或心理上战胜对方,并使人心服。作者认为,自古以来那些真正懂得军事的人并不在于“好战”,而是注意从精神上或心理上摧毁敌人,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除敌对双方的对立情绪,从而保持长久的安定局面。诸葛亮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他的“七擒孟获”便是中国战争史上以“攻心”取胜的典范。诸葛亮北伐中原前,为了解除后顾之忧,曾于蜀建兴三年(公元225年)三月先率军平定南中。他采纳了马谡“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对南中夷军的首领孟获“七擒七纵”,从而使得孟获心服口服。当最后一次诸葛亮又要放孟获回去时,孟获便不肯走了,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这样一来,不但南中叛乱被很快平定,而且诸葛亮不留一兵一卒,南中社会仍能保持安定。更有意思的是,孟获其人此后也担任了蜀汉的御史中丞,孟获手下的有些将领还参加了由诸葛亮领导的北伐。可见,这种化敌为友、化不安定因 素 为 积 极因素的“攻心”战略,在诸葛亮的手中被运用得是何等纯熟!而赵藩对诸葛亮用兵特点的把握也可谓深得其要领。

下联言诸葛亮的“治蜀”,而其特点是“审势”,即对形势的准确把握。经验证明,只有对形势的特点有了准确的判断之后,才能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当宽则宽,当严则严。否则,不明形势随意施政,则政策无论“宽”或“严”,都是注定要失误的。赵藩认为,在“审势”以 “治蜀”方面,诸葛亮也为后人做出了榜样。事实正是如此。当刘备集团入蜀之初,法正就曾劝诸葛亮要学习“高祖入关,约法三章”,“缓刑驰禁,以慰其望”,即应先施恩惠,放宽刑罚,以收人心。但诸葛亮通过对蜀地形势的深入分析,却得出了与法正相反的结论。他在著名的《答法正书》中指出,刘备入蜀与当年高祖入咸阳所面临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时代背景。秦朝政苛,高祖法宽,故能顺应人民的意愿,从而促进国家的安定和生产的发展。但蜀中的统治者刘璋原本就暗弱,以致形成了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中豪强专权自恣的散慢局面,如再对他们一味施行恩惠,只会纵容姑息,促使其气焰愈来愈烈,不晓得什么是君臣之道了。对此,只能“威之以法”、“限之以爵”,这样才能使人们感到恩惠之不易、禄位之可贵,从而令上下有节,人人守法,以达到社会安定、国家大治之目的。因此,诸葛亮对蜀中反叛势力的镇压毫不手软,对一些违纪官员的处理也十分果断。而蜀国经过诸葛亮这样一番严刑峻法治理之后,不但没有发生动乱,反而出现了“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陈寿语)的社会景象。而对诸葛亮本人,也是“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大约岑春煊的治蜀不看当时形势,只知一味模仿诸葛亮的严刑峻法,以至弄得民怨沸腾,社会不宁,故而赵藩才有“后来治蜀要深思”之句。之后,岑春煊虽然暗中采纳了赵藩的这一建议,但却对赵藩进行打击,将赵藩由掌管全省盐茶财政的盐茶道而贬为边远地区的永宁道。
第2个回答  2023-08-27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是一句成语,它的意思是:

如果能够攻击对方的心理,使对方心生畏惧或动摇,那么对方的抵抗力就会减弱,最终自行消解。从古代就已经知道,战争并不是一件好事,善于运用心理战术和智慧来解决问题才是更为明智的做法。

这句成语强调了在处理冲突和争斗时,通过智慧和巧妙的手段来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它告诫人们,不要轻易采取武力或好战的态度,而是要善于运用智慧和心理战术,以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效果。这句成语传达了一种以智取胜、以和平解决问题的思想,强调了智慧和谋略在处理冲突中的重要性。
第3个回答  2023-07-28
这是出自《诗经·小雅·采薇》的一句诗,意思是如果能够击中人的内心,就能消除对立的立场。从古代开始就知道,武力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句诗也蕴含了一种智慧,即通过理性的沟通与理解来化解冲突和对立。
第4个回答  2023-08-03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