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平同事厚黑术?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4-12

职场厚黑学强调在和同事交往的过程中要学会采用一定的策略,掌握了这些厚黑之道,也就等于掌握了事业成功的捷径。

广结善缘,以静制动

职场厚黑学强调,在和同事交往的过程中要学会广结善缘,掌握了这条厚黑之道,也就等于掌握了事业成功的捷径。

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儒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的荀子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广结善缘,借助别人之力,往往能够让你少走弯路,成就自己的事业。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特别是在工作中广结善缘,编织一个有利于自己的关系网络,往往是人生事业成功的开始。

洛克菲勒认为,施舍者要调整行善与自力更生之间的关系。他说:“要学会既帮助对方,又不至于削弱对方的道德勇气,这可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胡雪岩常说:天下的饭,一个人是吃不完的,只有联络同行,要他们跟着自己走才行。

王有龄因筹解漕米有功,很快就由海运局坐办升为署理湖州府。王有龄升职的时间是农历四月末,离端午节没有几日了。当时官场有不成文的规矩,官员到任时,地方官和地方乡绅都要给上级送礼。因此,王有龄如能赶在端午节之前上任,就能收到不菲的礼金。因为是定例,因此不涉及到贪污和违法犯罪的问题。于是王有龄打算赶在端午节前夕到湖州去上任。但当王有龄向胡雪岩征求意见时,胡雪岩却坚决反对。胡雪岩认为这笔礼金王有龄不该拿。胡雪岩说:“为前任着想,不能去抢了人家的好处;同时,抢别人的好处必定得罪对方,结下怨恨。银子用得完,得罪一个人要想补救就不容易了。”

胡雪岩认为与同僚相处,应“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说的正是这样的道理,只有经常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为他人着想,才能做到真正的广结善缘。

当然,在工作中为了广结善缘,还要学会赞美同事,这里所说的赞美是真诚而自然的感情流露。有效地赞美他人并让他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而且喜欢上你,把你视为知己。

工作中,每时每刻都要与同事交往,很多人往往只注意同事的缺点而忽略同事的优点及长处。发现同事的优点并给予由衷的赞美是一种美德。没有人会因为你的赞美而动气发怒,他们会心存感激因而对你产生好感。

如果能够做到巧妙地运用赞美手法,广结善缘,营造一种和谐的工作氛围,同时又不失去自己的尊严,你的事业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

具体来说,赞美需要一定的技巧,否则弄巧成拙就不但收不到预想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让同事鄙视和瞧不起你。赞美同事是一种高深的学问,具体方法是:

(1)真诚地赞美并学习同事的优点,身体力行,同事会很乐意帮助你。在实践中学会更自然地表达自己的好意,是为人处世的良好习惯。

(2)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立即表示赞同,给自己一段时间,表现出你的谨慎和细致,然后给别人进一步表明意见的机会,让他们说服你,这样你的赞同就会显得更具有价值。

(3)在任何场合对任何人都要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赞美,你可以把它看做是对未来的一笔投资,对你而言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即使他们是你所厌恶的人,也应该对他们的长处加以赞赏。

(4)如果你不相信对方,认为对方不值得赞美,就不必去赞美,虚伪的赞美会使自己陷入无法摆脱的困境,而对方也会觉得你是在嘲讽而不是赞美。

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古人说:“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他攫人噬人的法术。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也就是说,君子要聪明才华不露,才是明哲保身、消灾远祸的最好方法。

正所谓:“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当鹰在搏兔或虎在攫食的时候,最先是不动声色,不露锋芒,懒懒的好像在睡觉,其实它是在做准备,不发则已,一发即必达到他攫取食物的目的。李宗吾也认为厚黑之人应当要有“鹰立如睡,虎行若病”的工夫,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

人性都是好直厚而恶机巧,但是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光有才华没有机巧还是不行的。尤其是当所处的环境不尽如人意之时,就更需要机巧权变、藏巧用晦的策略。

贺敦是北周的一员大将,后来因为对朝廷的赏罚不公心怀不满、口出怨言,结果被权臣字文护给处死了。刑前他告诫自己的儿子贺若弼说:“我因口舌而死,你一定要记住这个教训!”于是用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来,以此告诫他谨慎说话。

贺若弼谨记父亲的遗言,以“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来提醒自己遇事要三缄其口。

由周入隋后,贺若弼在朝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便得意忘形起来,竞把父亲临死时候的话忘得一千二净。他因为经常对朝廷大发牢骚而被免去官职,但他依然不吸取教训,继续发牢骚,结果被逮捕下狱。最后隋文帝看在他有大功的分上才免其一死。

隋文帝训斥他说:“你的嫉妒心太强,目中无人、目无君上。”这些正是贺若弼的致命弱点。杨广还没即位的时候,有一次杨广问贺若弼:“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位良将,他们各有什么优点?”

贺若弼口无遮拦、毫无顾忌地说:“杨素勇而无谋,韩擒虎只会带兵不会打仗,史万岁只会骑马,别的什么都不会!”

杨广问题:“那么谁可以称为大将呢?”

贺若弼大言不惭地说:“那要看殿下您的眼光了!”言外之意他才是最好的大将。殊不知这样一来,既得罪了同僚,又引起了杨广的戒心,杨广当皇帝后便疏远了他。

有一年。贺若弼随隋炀帝出巡北方,好大喜功的隋炀帝设置了一个可坐千人的大帐招待少数民族的首领。贺若弼因暗地里评论隋炀帝太奢侈,被人告发,被隋炀帝判了死刑。

贺若弼的例子足以证明,不分场合乱说话,往往会闯下大祸。从古到今谨言慎行都是做人的根本。做人应该学会低调,不能太张扬。一定记住少说话多做事,有时必须夹着尾巴做人。在工作中也不例外,所谓“小心驶得万年船”,是非常有道理的。

推心置腹,真诚待人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荀子说:“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智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李宗吾在《厚黑学》中说:“有失败之事于此,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厚;其自反而厚矣,而失败犹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黑;其自反而黑矣,其失败犹是也!”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别人有缺点或是失误的时候,我坦诚相待,并不主动揭他的短处。这是厚黑的一种境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但有些人看待他人时,往往总是盯着他人的缺点和不足之处而看不到他人的优点,他们不愿称赞对方,不会夸奖他人,因而也得不到他人的赞赏。

只有以诚待人,才能和同事融洽相处;只有以诚待人,才能换来他人的以诚相待。

事实上,历史上那些有作为的人之所以封王拜相,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能够真诚待人。

汉光武帝刘秀是中国历史上颇有建树的封建帝王。他深知真诚待人的好处。公元5年,王莽毒死汉平帝,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皇太子,太皇太后命王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或“摄皇帝”。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王莽的篡权行为引起天下大乱,各地农民纷纷起义,讨伐王莽。

公元23年初,刘秀的族兄刘玄被立为天子,这个时候刘秀任偏将军。在和王莽军队的战斗中,刘秀屡立战功,后来被更始帝刘玄封为“萧王”。公元24年秋,刘秀与渠帅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在邬这个地方对垒,结果刘秀战胜了起义军并俘虏了渠帅。刘秀不计前嫌,封渠帅为列侯。但渠帅和投降的起义军并不很放心,担心刘秀另有企图。刘秀发现了渠帅及降兵的顾虑后,为了使他们放心,便采用安抚之计,他下令投降的起义军将领各归其本部统领其原来的兵马,而刘秀本人则带着很少的卫士巡行各部,丝毫没有戒备的意思。这样一来,降者都信以为真了,他们说:“萧王推己之红心,置他人之腹中,我们还担心什么?还不为他打天下出力吗?”这也是“推心置腹”这个成语的出处,即以“推赤心置人腹中”以喻真心待人。

要想做到真诚,你就要敞开自己的心扉,要讲真话、实话,不遮遮掩掩、吞吞吐吐,以你的坦率换得对方的赤诚和爱戴,这样才能得到知己。

曾巩是宋朝的一位大诗人。他为人正直宽厚,襟怀坦荡,直来直去。他和王安石一直都是好朋友。

有一次宋神宗问曾巩:“你与王安石是布衣之交,王安石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呢?”曾巩很客观直率地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和作为比扬雄要强很多;不过,他为人过吝,终比不上扬雄。”

宋神宗很惊异,又问道:“你和王安石是好朋友,为什么这样说他呢?据我所知,王安石为人轻视富贵,你怎么说他‘吝’呢?”

曾巩说:“虽然我们是朋友,但并不等于朋友没有毛病。王安石勇于作为,而‘吝’于改过。他不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而改正自己的错误,所以我说他‘吝’!”

宋神宗听后称赞道:“此乃公允之论。”王安石知道这件事之后,并没有因为曾巩揭自己的短处就和他过不去,相反他们的情意更加深厚了。

现实生活中,没有人愿意也没有人希望和虚情假意、信口雌黄乃至口蜜腹剑的人交往,人们总是希望对方能够对自己坦诚相待。坦诚是赢得他人信任的重要前提,也是人高尚品格的主要体现。为人坦诚是事业和人生走向成功的必备前提。

真诚是一种力量,它显示出来的是一种高度的自重、自尊以及对他人的信任。客观地说,真诚待人,受益的不仅仅是他人,同时也会使自己的人格、品德得到升华。

城府要深,多留心眼

越是精于做事的人城府越深。有的人能看到事物发展的大势,他知道什么时候是属于他必须抓住的时机。厚黑学大师李宗吾在其《厚黑学》中说:“有一种天分绝高的人,他自己明白这个道理,就实力奉行,密不告人。又有一种资质鲁钝的人,已经走入这个途径,自己还不知道。”故宗吾日:“行之而不惹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自由,而不知厚黑者众也。”

有城府的人遇事会多加考虑,相机而动,不鲁莽,不粗心,不声张,常常都能沉得住气,容得下人。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曾多次率军抵抗蜀汉政权的攻伐,因为战功显赫,被封为宣王。

建安六年(201年)的春天,这个时候的曹操在东汉朝廷中担任司空,他早就听说司马懿很有才干,于是召见司马懿准备让他到自己的手下任职。司马懿看到汉朝国运式微,因此不想在曹操手下,便借口自己有麻风病,身体不能起居。曹操不信,派人去刺探,司马懿装得十分逼真,曹操也拿他没办法。

到了建安十三年(208年)的时候,曹操已担任丞相了,司马懿这才开始在曹操的手下担任文学掾,并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司马懿深知枭雄曹操的韬略和智慧,因此在曹操手下任职时小心谨慎,勤勤恳恳,“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

魏明帝去世时齐王曹芳只有8岁,司马懿乃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曹芳。曹芳即位后,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

曹爽欲排挤司马懿,想让尚书奏事先通过自己,以便专权,于是怂恿曹芳改任司马懿为没有实权的太傅。曹爽便控制了军政大权,并时时有除司马懿而后快之心。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懿不得不隐藏锋芒,施行韬晦之计,于是以年老多病为由很少参加政事,并装聋作哑,以此来麻痹曹爽,然后又暗中联络心腹,策划政变以铲除曹爽势力。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司马懿趁魏帝曹芳扫墓,曹爽及其亲信离开之际,乘机控制了洛阳。然后,司马懿派人降曹爽,曹爽便派许允、陈泰去见司马懿,探听动静。司马懿乘机数说曹爽的过失,说他早该归来服罪。接着他又派曹爽的亲信尹大目前去劝说曹爽,只要他辞官,就赦免他的罪行。曹爽果真相信,曹爽的谋臣桓范百般劝谏,曹爽投刀于地,说:“司马公正当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结果曹爽一回府,就被司马懿派兵包围。司马懿在曹爽府宅四角修造高楼,让人在楼上密切监视着。不久,司马懿以谋反的罪名将曹爽及其三族全部诛灭。从此曹魏的军政大权完全落人了司马懿的手中,为司马氏取代曹魏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司马懿不仅才智过人,而且深有谋略,东汉司徒王朗曾评价司马懿说他:“深明韬略,善晓兵机,素有大志。”可以说司马懿城府极深,脸厚而不流于言表,心黑而意境全出。

城府深的人常常具有比较强的耐心,做起事来一般是不慌不忙的,给人一种胸有成竹的感觉。他们做事前都要经过深思熟虑,所以能够想出比别人更好的办法,因而往往能够取得成功。

详情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