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三年级作文怎样上

如题所述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同时也是学生语文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观察思维能力和思想认知能力的综合训练,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才能让第一次接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轻松地跨过这个门槛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 全面了解学生,明确写作要求
  生性活泼,记忆力好,接受模仿能力强,具有一定的
  思想认知和思维能力是本阶段学生的特点。三年级是起着承前启后过渡作用的关键年级。经过一、二年级的学习,他们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并接触了写一段话的训练,能用一个或多个句子来表达某个主题,但对篇的概念比较模糊。教师应切实地在写段上多下工夫,训练的时间不妨放长一些,不要操之过急,过早转入写成篇文章的训练,这样会让学生知难而退。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对本阶段学生作文的要求是: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教师只有了解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良好的写作习惯,需要从作文训练开始之日起养成。每次
  写作我都提出要求:1、认真审题,弄清习作要求;
2.勤动笔;3.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4.句子通顺;5.正确使用标点符号;6.写完后勤修改。其中,我更注重抓“勤修改”,让学生在修改中不断进步,不断体会收获的喜悦. 三、 抓好课内课外双面指导
  作文教学的成效在于课内,工夫在于平时,一篇好的作文要平时积累。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仅要在写作上指导学生,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和阅读中积累材料。
  1、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捕捉事物的特征,从生活中积累材料。
  学生作文的内容,主要来自生活实践,作文的欲望和激情也来自生活实践,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处处做个有心人,养成观察和思维的好习惯,有所见、所闻,才能有所思、所感,从而获得取之不尽的作文材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0-12
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
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而在网上找别人写的作文对你意义不大,
建议自己写,
哪怕写得不好,
至少知道你的不足之处,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提高自己。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