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句“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中"八风”为何意

如题所述

此处的八风应该是佛教名词,即人对人的八种态度。又叫“世八法”。指尘世间煽惑人心的八件事: 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1、八风,一说为八方之风,在《吕氏春秋》《淮南子》《说文解字》《左传·隐公五年》等中有记载;另一说即为八种季候风,在《易纬通卦验》记载有:“八节之风谓之八风。立春条风至,春分明庶风至,立夏清明风至,夏至景风至,立秋凉风至,秋分阊阖风至,立冬不周风至,冬至广莫风至。”再一说,也指针灸穴位名,位于足背五趾畸缝间,左右共八穴。

2、“八风吹不动”,这是一句精警动人的诗句,也是全诗的中心,最为要紧。“八风”,是称讥、毁、誉、利、衰、苦、乐;《大智度论》说:“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违,能鼓动物情。”这八种是人生成败得失的总和。称颂赞美,名誉利禄,跟各种快乐的享受,是谁都会陶醉的;普通一般人,每逢这些好境乐事,都会感到瓢瓢然。而遇讥嘲诋毁,则怒形于色;逢逆缘苦境,则忧戚于心,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有一个人,居然“八风”都吹不动他,这人是谁?就是佛陀。

3、“端坐紫金莲”,这是说佛陀诸惑已尽,众德圆备,故能不被外境所摇动,庄严而安稳地坐在莲花台上。

4、宋朝苏东坡,号东坡居士,自小与佛印禅师是好朋友。一日,东坡出关后做了一首诗偈洋洋得意,立刻叫书童乘船从江北瓜州送到江南,呈给金山寺的佛印禅师观赏,偈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禅师看后,即批"放屁"二字,嘱书童携回。东坡一见大怒,立即过江责问佛印禅师:"你不夸我也就算了,何必如此讥讽与我?"禅师回敬道:"从诗偈中看,你修养很高,既已八风吹不动,怎又会一屁打过江?"东坡一听,默然无语,自叹修养远不及禅师。

5、这首诗是在赞佛,同时却又暗含着作者有其超然的境界:他能跟佛陀一样,已达到了心能转物而不为物转的地步。——苏东坡的确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9
张岱《夜航船》八风八节之风:立春条风赦小过,出稽留。春分明庶风正封疆,修田畴。立夏清明风出币帛,礼诸侯。夏至景风辨大将,封有功。立秋凉风报土功,祀四郊。秋分阊阖风解悬垂,琴瑟不张。立冬不周风修宫室,完边城。冬至广汉风诛有罪,断大刑。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1
八风,一说为八方之风,在《吕氏春秋》《淮南子》《说文解字》《左传·隐公五年》等中有记载;另一说即为八种季候风,在《易纬通卦验》记载有:“八节之风谓之八风。立春条风至,春分明庶风至,立夏清明风至,夏至景风至,立秋凉风至,秋分阊阖风至,立冬不周风至,冬至广莫风至。”再一说,也指针灸穴位名,位于足背五趾畸缝间,左右共八穴。
此处的八风应该是佛教名词,即人对人的八种态度。又叫“世八法”。指尘世间煽惑人心的八件事: 利、衰、毁、誉、称、讥、苦、乐。《释氏要览·澡静》。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