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韩信对待恩人厚此薄彼?一个千金答谢,一个只给一百小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1
为何韩信对待恩人厚此薄彼?一个千金答谢,一个只给一百小钱

说起韩信,就会想到他是一个军事天才,一代战神,一个落魄的贵族,打败项羽的人,因造反被谋杀,以上种种都是韩信身上的标签,当然这些还不足以说明韩信的一生,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传奇的,至今让人们铭记。

而韩信身上的30多个成语,这个也是他独有的标签,而 “一饭千金” 这个成语体现了韩信性格中的仁义一面,但是韩信对待恩人却是一个千金答谢,一个给一百小钱,那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我国,通常“一饭千金”这个成语是感恩文化重要的符号,就是说要厚报对自己有恩的人。

韩信虽然是一个贵族后代,但是到他这里已经落魄了,可以说韩信青少年时代家里是很穷的,父母又双亡,所以韩信为了生存就只能四处蹭饭吃。

在秦朝还没有大乱的时候,韩信是有多次去南昌亭亭长这里吃闲饭的,一连几个月,这让亭长的妻子非常的嫌恶他,为此还一大早就把饭给做好,然后在床上就给吃完了。

等到开饭的时候,韩信就去了,只是并没有看到自己的饭食,就明白了亭长夫妇是嫌憎自己,所以就一怒而去。

可是他是发怒出气了,但是肚子还是饿着,所以就只能在城下钓鱼,期待钓到一条鱼来填饱肚子,只是他也是姜太公的钓鱼,并不能钓到鱼。

而在当时,在河边是有一些漂洗丝絮的中年妇女,这也是史书上所说的 “漂母” ,而其中的一个漂母看到韩信饿的发虚的样子,就非常的不忍心,所以就把自己的饭给了韩信吃。

就这样,漂母在这里漂洗了数十天的丝絮,也给韩信带了数十天的饭。但是漂母的活计干完的那一天,韩信就对漂母说,日后一定会重重回报今天的恩德。

但是漂母这时就说: “大丈夫不能自已,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也就是说你一个男子大丈夫自己都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因为可怜你才给你饭吃的,哪里有希望得到你的回报呢?

在这里漂母用了 “大丈夫”、“王孙” 这样的字眼,可以看出漂母是想要暗中的激励韩信。而韩信听了这话之后也是非常的惭愧。

所以在韩信发际之后,被封为楚王之后,他就马上找到那个漂母,送给了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

然后,又让人把那个亭长给找了,只是赏给了他一百小钱,还说了一句“ 公,小人也,为德不卒。” 就是说你是个小人,没有将好事做到底。

这就是 “一饭千金”的故事,也是“一饭千金”成语的由来 ,这个成语体现了韩信身上的英雄报恩传统道德价值观,也是秦汉那个时代人们为人处世理念的一个体现: “一饭之恩必报,睚眦之怨必报”。

但是也有人认为韩信是在亭长哪里吃了几个月饭,只给了一百钱打发了,而只吃了漂母几十天的饭,却给了千金赏赐。这是不是说韩信这个人的性格是太过睚眦必报和狭隘了。

其实不是的,韩信这样做,并不是说他狭隘。因为作为秦朝基层吏卒,肯定说有贪污受贿的,所以说南昌亭长家里就算是多了韩信这个人吃饭,也是不能吃穷他的。

但是漂母以漂洗丝绵为生,可见她的生活是非常艰辛的,有可能一天只吃一顿饭。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如此贫穷的妇人,还能够在乱世血腥与困顿苦厄中,能够自己不吃饭,也要把自己赖以生存的饭给韩信这个落魄王孙吃。

这说明这个漂母是多么的善良,他的人性中充满了母爱的光辉,是多么的仁爱。

所以说要是拿亭长和漂母对于韩信的情义比较的话,那么可以说一个百万富翁只给了一百块钱,但是能够把全部财产只有一百块钱的穷人给了你99块钱,这在本质上是完全不一样的。

而在韩信说要报答漂母的时候,漂母当时的愤怒的说: “大丈夫不能自已,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这十六个字,对于韩信来说,有着振聋发聩的作用,影响了韩信的一生,也激励着韩信要成为一个英雄人物,能够自立和自强。也唤醒了他为乱世开太平的人生追求。

而韩信对待亭长,就是像韩信所说的那样 “(当时)望子深矣” ,也就是说我在穷困潦倒时对你报了太大的期待,但是你们夫妻却是这样对我,这太让我失望了。所以说才会对亭长和漂母的态度天差地别。

编者认为韩信当时是年少孤独又贫穷,他的性格肯定是孤傲内敛的,同时还有几分忧郁,所以性格中有那种冷静中带点冷漠。

而他在饥饿与贫困中挣扎的时候,为了生存,对别人的期望也太大了,他太希望别人能够帮助他和鼓励他了,所以才会有对亭长夫妇的失望,给一百个小钱带有一种侮辱性质的“回报”。 对此,小伙伴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