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的文言文是什么?

比如如果是若,也是亦。
又用文言文翻译过来是什么?

在文言文中,“又”既可以充当实词,又可以充当虚词,即:

一、当“又”是名词时,它的意思是:
本义:右手。例如:《说文》:又,手也,象形。段玉裁注:“此即今之右字。”

二、当“又”副词时,其主要意思如下:
1) 复,再,再一次。例如:《诗·郑风·缁衣》:敝予又改为兮。又如:《诗·小雅·小宛》:天命不又。再如:《仪礼·燕礼》:又命之。

2) 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例如:《书·禹贡》:东出于陶邱北,又东至于荷,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

3) 而且,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例如: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未可明诏大号…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

又:

一、“比如”也是文言文,其语义环境不同,意思也不相同,即:
1.譬如。举例说明时的发端语。例如:《史记·游侠列传》:“比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其埶激也。”又如: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三折:“比如你见我时节,难道好歹也不问一声。”

2.如同,好像。例如:《三国志·魏志·东夷传》:“﹝倭人对应声曰‘噫’,比如‘然、诺。”。

3.比起。宋 刘克庄《念奴娇·壬寅生日》词:“比如去岁前年,今朝差觉门庭静。”。

二、在文言文中,没有“是若”这个词,只是“若是”这个词。“若是”是谓词性指称代词,可译为:这样,那样。例如:

《孟子·滕文公上》: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颜渊说:“舜是什么人呢?我是什么人呢?有作为的人也是这样。”)

本例中谓词性代词“若是”做主谓短语“有为者亦若是”的谓语,并受副词“亦”修饰,表肯定,可译为:这样。

三、“如果”也是文言文,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假设。例如:
○《前汉书平话》卷上:“如果不利,截旗营前,以定胜败验之。”

《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如果文章会做,我提拔他。”

四、在文言文中,没有“也是亦”这词或短语。追问

我的意思是 文言文中的若可以翻译成如果的意思,亦可以翻译成也的意思
那什么字或者词语能翻译成又的意思呢?

追答

在文言文中,“又”作为副词,重在表示前后呼应或类同,通常可以译为:再,再一次。也就是说,“又”可以翻译成“再”。例如:

○《战国策·齐策三》:夫使薛公留太子者苏秦也,奉王而代立楚太子者又苏秦也。
(让孟尝君扣留太子的人是苏秦,事奉大王并代立太子为楚王的人再是苏秦。)
本例中的副词“又”用在体词性词语“苏秦”之前,表决断。由于副词“又”后是体词性词语,所以全句构成判断句,句末用决断词“也”。“又”可译为:再。

○《书·禹贡》:东出于陶邱北,又东至于荷,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
(在陶邱北东出,再在荷东至,再在汶东北汇聚,再在北东入海。)
本例中的副词“又”分别用在谓词性词语“至”“会”和“入”之前,表决断。由于副词“又”后是谓词性词语,所以全句构成说明句,句末没加决断词。“又”可译为: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5
1、复、再、再一次。这个比较接近现在的意思。如:又试之鸡。
2、另外。如:周处……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
3、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如:东出于陶邱北,又东至于荷,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
4、而且,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如:未可明诏大号…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
第2个回答  2013-09-25
复或者且
如:唧唧复唧唧,既高且大
第3个回答  2013-09-25
通常用的是 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