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有哪些心理特点?

如题所述

青春期心理特点,应从青春期年龄阶段来考察分析。青春期通常称为青春发育期,是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相当于小学后期和整个中学阶段,一般指11~19岁年龄阶段,其中11~15岁为少年期(青春早期),15~19岁为青年初期(青春期)。

少年期具有一种半儿童、半成人的心理特征,正处在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是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转变期。青年初期具有趋向独立性、趋向成人化的心理特点,处于独立走向社会生活的准备时期,是心理发展趋于成熟的时期。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特点,突出地表现在思维、情绪、意志和个性的发展上。

(一)思维发展

少年期在观察的自觉性、稳定性、精确性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有相对优势,能根据抽象的命题进行逻辑推理,但基本属于“经验型”,由于易受情绪和兴趣的制约,思维显得片面和肤浅。

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将各种经验材料作出规律性的概括,用理论指导拓展知识领域,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优势,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有了明显发展。对他人的想法和观点一般不轻信或盲从,观察事物具有目的性和系统性,能从事物的本质和各种主要细节上,从事物因果关系上分清主次,喜欢标新立异,发表独到见解,但水平较低,观点常常偏激,难免片面化和表面化。

(二)情绪发展

情感丰富易变。少年期情绪易于动荡,具有明显的两极性。活泼丽富有朝气,常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自己,行为不易预测,是最令人操心的危险年龄段。在待人接物上情绪色彩浓厚,心情好时整天兴高采烈,心情不佳时整天闷闷不乐,情绪与理智的矛盾比较突出。自控能力较差,理智的防线较弱,常常偏激、片面,想得极端,做得极端。

青年初期的情绪带有文饰和曲折的特点,常常把自己的内心世界隐藏起来,对父母和成年人形成封闭,在封闭自我的同时、又会感到孤独。这一时期,他们把自己当做独立的社会成员,努力使自己成为最理想的人,常以伟人、英雄人物为榜样,对自己提出要求,加强自我教育,进行自我规划,鞭策自己成为有用的人才。

(三)意志发展

少年期在行动中已有明确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在行动方面常为个人利益所驱使,情感易变,意志不稳定。青年初期,由于世界观逐渐形成,在行动中比较自觉地把个人的目的和社会的目的融合在一起,根据自己的观点和信仰采取相对的行动,克服少年期的草率从事、盲目行动,逐渐明辨是非。

(四)个性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最为明显。少年期,对人的内心世界、内心品质有了了解,开始要求了解别人和自己的个性特点,了解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自己,同时评价别人的个性、品质。自我意识发展的最大特点是成人感的形成,极力想表现出成人的作风和气魄。但是,在自评和互评的问题上,常常不客观、不全面、不稳定。

青年初期,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表现为能独立、自觉地按照一定目标和准则评价自己的品质和能力。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上日益加强,情感上不再依赖父母,独立地选择所喜欢的事物。但是,自我意识的发展还处于不够成熟的阶段,分析评价自己还不到深刻,甚至还不稳定。他们希望父母、老师对其行动不作严格限制,他们要自由支配时间,捍卫自己的观点和评价标准,因而,易与家长、教师产生分歧。

概括起来,青春期的心理特点离不开五对矛盾:一是封闭性与孤独感;二是独立性与依赖性;三是对抗性与顺从性;四是情绪和理智;五是求知欲与辨别力。我们应该很好地认识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以便更好地把握自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