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如题所述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粹,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学习古诗词,对于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激发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和热爱祖国的情感意义重大。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各个学段的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明确的内容和目标。由此可见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由于古诗词的形式特别,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古诗词本身深奥的含义、优美的韵味很难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学生领悟,加上小学生知识面窄,生活阅历浅,对诗歌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都感到遥远而陌生。在理解诗意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加上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甚理想。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呢?我结合自身的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鼓励学生多诵读、多积累
充分利用古诗词朗朗上口、押韵、对仗等特点,以及小学生记忆力的优势,鼓励他们利用晨读,课外时间诵读、积累。教师利用阅读指导课时间采用形式多样的考察办法,评选出古诗词诵读、积累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让他们成为带头人,带动更多的学生去主动诵读,积累古诗词,热爱古诗词学习。
二、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激发兴趣。
小学生最富有想象力也最具有好奇心。课要上得有趣就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它们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进课文。把单调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如教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引导学生想象“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体会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以及旷达豪迈、不慕荣利的处世态度。在教学中也可以通过续写或改写古诗词,让学生感到新奇,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教学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时,可引导学生改写,在改写的过追答

程中,赏美景,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运用信息技术,营造美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1、动手画画,激发兴趣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词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在教学中教师将抽象凝练的语言化为栩栩如生的画面,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人对六月的西湖景致做了极力的渲染,表达了自己的赞叹之情,教学时,引导学生把握诗意之后, 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或用笔画下来,深入体会古诗词的意境。《山行》《如梦令》等都可以运用绘画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形象更真切地了解文意,获得和作者同样的美的体验。
2、音乐激趣
古诗词中有不少本身就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教学中把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韵律沟通起来,尽可能地将诗词中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音律,有利于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河南省特级语文教 师武凤霞老师执教的《渔歌子》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她选的舒缓、轻悠的旋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特别是她示范着把这首古诗词读唱出来,更是唤起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感染了学生,感染了在场所有听课的教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