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26直升机发展历史

如题所述

在1970年代初期,由于苏联对“米-12”直升机的不满意结果,促使他们重新启动了重型直升机的研发项目,代号为“90计划”,最终诞生了著名的“米-26”直升机。这款直升机的设计目标是自身重量不超过起飞重量的一半,由米里设计局创始人米哈伊尔·列昂季耶维奇·米里弟子马纳特·迪歇切科主导设计。


作为米-6和米-10之后的重型运输直升机,米-26成为了当今世界上最重的直升机。苏联出于对西伯利亚和北方恶劣环境的考虑,决定研发全天候运输能力强大的机型,其装载能力远超以往,目标是提升1.5至2倍。研发工作在1977年12月14日的首飞后持续了约3年,预生产型在1981年6月的巴黎航空展上首次亮相。军用型的研制紧随其后,于1982年开始,1983年交付使用,印度在1986年成为首个出口市场,总计约300架飞机被制造。


米-26的设计理念兼顾军用和民用,目标是取代米-6和米-12。它的载荷能力是米-6的两倍,被誉为最大、最快的重型直升机,且在生产上实现了规模化。苏联的初衷是用它来运输重达13吨的装甲车辆,同时配合运输机执行远程导弹运输任务。


首架“米-26”直升机在1977年9月14日进行首次飞行,而“01-01”号在1980年10月交付。尽管在测试过程中曾发生单引擎着陆坠机,但幸运的是未造成人员伤亡。1983年研发工作结束,随后米-26开始服役和商业运营。


作为一款革命性的直升机,“米-26”是首款装备8片旋翼叶片,配备两台发动机并实现负载共享的机型。即使在一台发动机失效的情况下,另一台也能保持飞行。尽管其重量略高于米-6,但吊运能力却提升了8吨,仅次于“米-12”,成为全球在役的最大和最重直升机。


在2010年,俄罗斯与中国宣布将合作研发“米-26”的后续机型,显示了这款直升机的持续影响力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扩展资料

米-26是前苏联米里设计局(现改名为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厂股份公司)研制的双发多用途重型运输直升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给的绰号为“光环”(Halo)。这种直升机是继米-6和米-10以后发展的重型运输直升机,也是当今世界上最重的直升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