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是什么时候

如题所述

寒食节是每年的4月4日。寒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天,清明节前一两天举行。寒食节当天禁止吸烟,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祭扫、登高、荡秋千、蹴鞠、勾搭、斗鸡等习俗。逐渐被添加进去。寒食节前后延续了2000多年,一度被称为中国人最大的节日。
自春秋时期以来,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的中国山西,把寒食节定为清明节的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郊游的习俗一直流传下来,为全国所接受。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食节悄然融入清明节,以寒食节为代表的人民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美千百年如一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0-02

寒食节是冬至后105天,一般在清明节前1-2天。


寒食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寒食节最开始是定在清明节的前两日,而在清初的时候经过汤若望改革,寒食节的时间改为清明节的前一日。在寒食节这一天人们会禁烟火、吃冷食、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等。


寒食节的起源:

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据说晋国公子重耳在介子推的忠心追随以及其自身励精图治下,成为了一代明君晋文公,后来介子推退隐山林,而晋文公为了逼迫其出山相见而放火烧山,最后却烧死了介子推。因此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而下令设立寒食节。

第2个回答  2021-01-18
1、寒食节与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有关,春秋时的晋国储君重耳,流亡时身边一直有一位大臣不离不弃,这位大臣就是介子推。在主公饿得快死的时候,竟把自己大腿肉挖割下来,汆汤奉食以救主公一命。可是等到重耳终于重回晋国,当上了晋文公后,奖赏了群臣,却忘了奖赏介子推。之后介子推携母归隐深山。重耳为逼介子推出来与他相见,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最终被烧死。重耳为纪念介子推,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准生火做饭,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2、晋文公伤心欲绝,懊恼不已,对介子推深为愧疚,将他们母子残存的枯骨,葬于介休绵山,遂改绵山为介山并立庙祭祀。因为烧山日子就在清明的前一天,后来晋文公号令国人,把这天作为对介子推的祭日,全国这天都不要生火做饭,只食冷食,以此来缅怀他的高风亮节,告诫自己这种错误的做法,对这位忠臣的“峻冤”深表遗憾。
3、介子推情操高洁“深冤峻迹”,使晋文公自悔与感恩不及,才有了“寒食节”,就是在告诉世人:为人不可昧着良心,要知恩图报;做人不可忘恩负义,不然是会受到良心谴责的。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就是人性的基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