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校园(或室内)垃圾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1500字 速度急需!!

如题所述

在我们美丽的校园内,总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有的同学在垃圾筒前几米远就练习空中远投将垃圾往垃圾筒内扔,扔进去了就欢呼雀跃,扔不进去也不捡起来放进去,而是一走了之,不带一丝愧疚。还有的学生买了东西后一边拆封一边随手就将食品包装袋扔在地上,根本就不去看垃圾筒在哪,即使垃圾筒就在身边也照样往地下扔。最可恶的就是那些吃瓜子之类的零食的同学,一边走一边吃一边扔。当这些纸屑果皮被扔在地上之后,能把它捡起来的学生寥寥无几。还有学生从窗户往外扔东西、倒水的。每到值日时,学生都在抱怨垃圾太多,任务多,还抱怨扔垃圾的人没有素质的,但平时他们也是照扔不误。这些现象的发生都从不同角度告诉我们,学生的卫生意识非常淡薄,虽然学校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校园卫生情况平时确实比较好,但是周末休息或者放假时再看,就会发现校园到处都是垃圾,包括垃圾桶旁边都是垃圾,而垃圾桶并没有满。在我们班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有时候课间走进教室,在一些小角落总躺着一些另人生厌纸屑,学生对它们却视若无睹,而当放学这个时间去班级时,甚至会发现地面窗台等明面上都是垃圾,有的一边吃一边随处扔。在学生看来,打扫卫生、保持环境整洁是值日生的事,这些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而不得不完成的任务,甚至可以说是为了让班级不扣分。我们发现什么时候要检查了,学生就会比任何时候打扫得都认真,而他们实际的卫生意识却并没有增强。

学生乱扔垃圾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现在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父母各方面都照顾的很周到,造脏了乱了,都有人给收拾,所以他们在学校没有意识去找垃圾筒,吃完了就随手扔在他们看来很正常,扔时根本就没想那么多。这方面是与家庭教育、父母影响分不开的。学生自身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大部分学生乱扔垃圾,是认为垃圾筒少而且离得远,手里拿着垃圾别扭。还有的是跟风影响,本来自己没想随手扔,看到别人扔了,觉得自己拿着垃圾去找垃圾筒会遭到他人的嘲笑,为了自己的虚荣心而与他人同流合污了。当熟视无睹变成一种习惯,当习惯成为一种自然,很多人便在这种自然中麻木,于是,乱扔垃圾也就变得习以为常了;于是,乱扔垃圾也就没人提醒,于是,即使有人提醒也会落得个“狗咬耗子,多管闲事”的下场。班级也是,没有形成好的舆论氛围,班委都自己管不住自己吃零食,对待他人也是得过且过。

如今学校卫生情况良好,不代表学生的卫生习惯好、环保意识就强。如果学生只是在老师的要求和监督下才能做好,那就证明还没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而我们要的是让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转变。所以必须想点行之有效地方法。老师要加强对值日生的管理力度,并且把卫生工作分细,让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卫生职责所在。每天由值日小组长和劳动委员负责进行检查,除学校检查外,老师还要随时抽查,发现平时的不良卫生情况及时落实责任,进行整改或处罚。避免每天只是在学校检查时,卫生才能比较好些的现象。如果在班中建立一套关于乱丢乱扔现象的奖惩评比制度,积极参加卫生打扫的、认真搞好卫生、在班级卫生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同学都能并加分。表现不好的就要接受劳动改造并且扣分。那么班内会建立一种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在班里树立爱护环境的良好榜样,老师的榜样是必不可少的,看到纸屑能弯腰捡。而且要求班级干部带头以身作则,形成好的氛围,相互影响。通过活动、主题班会等增强学生的卫生意识也是必要的,平时多宣传一些卫生知识,搞一些环保活动,让学生学会变废为宝。而且通过全球环境污染的危害的宣传,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的现状,从思想意识和习惯的养成方面进行教育,号召大家一起来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还可以通过与国外一些国家好的卫生意识的表现对比,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从而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形成正面的舆论氛围。可以在校园各处张贴一些醒目的提示标语或标志图,在有明确要求提示下,学生会适当地收敛自己的行为,达到规范行为的目的。而且应多设一些美观醒目的垃圾筒,免得学生因嫌麻烦或不方面而随手扔垃圾。如果有乱扔垃圾的学生取证照片公示在进行监督与宣传环保工作时,可以提供让学生会或者专门成立环保小卫士队以及鼓励其他学生对他人乱扔垃圾的时间、地点通过数码相机或手机拍照取证,经查实可以获得奖励。而取证照片公示一学期。或者在学校各处安装监控设备监视校园,不定期地取证、查实、公示。总之,要人感觉扔垃圾就可能会被抓到,被抓到就会受很严重很丢人的处罚。通过设置奖励鼓励大家都参与监督,加强扔垃圾就可能会被抓到的可能性。 我认为对于乱扔垃圾的现象要想彻底改变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在环保行为养成之前,就得加大规范力度,而且得为学生生活的便捷多想办法。而且这种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学校应该和家长一起来约束学生的行为才行。
第2答案
校园垃圾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
敬爱的校长:
在刚刚进入初中的这一个月内,我发现我校的垃圾产生的快,产生得多。为了我校的整洁,为了我校辛辛苦苦积攒下的荣誉和名声不丢失,我想给校长您提点我的发现和一些对我校有帮助的建议。
我发现垃圾产生的原因有如下两点:一、最近我们学校的学生会开始出现散漫不认真检查者极多,还有的值日老师也不怎么认真,这两者都有见到有人扔垃圾置之不理。当然这只是小的一部分。这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有的同学带泡泡糖,使我们的校园愈来愈不整洁。带大包零食的同学先不说,主要是那些带泡泡糖的同学,吃完的泡泡糖随地一吐,让有的同学就给踩到了一粘,弄得哪儿都是。不但给打扫卫生的同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吗?就像有的班,他们打扫卫生区,就因为泡泡糖粘的哪儿都是,扣了他们班的卫生分。那些带大包零食的同学,只需多次批评警告和注意,在加强管理就能制止。我觉得这就是垃圾产生的原因。
当然,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也有很多:
第一:可加强对学生会的教育和管理,使学生会以身作则,同时也可加强管理力度,制定管理方案,分早、中、晚进行检查,对某些扫的好的班提出表扬,优秀的甚至可以升国旗时进行表彰,以他们班为榜样,鼓励其他年纪、其他班向他们一样;可对那些随口吐痰、乱扔垃圾的班级进行批评,如有严重的情况,可停该学生的课一周,严惩处置。
第二:值日老师也可以暗中观察,发现乱扔垃圾、随口吐痰者,可给予批评。轻则批评教育,重则在大会上严重批评。老师要认真检查,要铁面无私,不能对本班松,对其他班级极其认真。如果有那样的情况,可扣他班的平均分,并用学校有关制度进行惩罚。
第三:非值日或值日的校领导和年纪段的段长可进行抽查,在路过检查纪律的同时,也可以检查卫生,对不满意的班级可告知本班老师,警告一次,如果再犯同样的错误,可把本班记下来,可在大会通告批评,也可以在升国旗时进行批评。如果还不进行清理,可用校规对老师进相应处罚,如果很严重,可用校规对老师进行严惩。
第四:我校对垃圾箱上应多设标语,可让学生完成,尽量是美一些的标语,可鼓励同学们爱护校园环境的标语。对那些认为‘没意思,不干’的同学应多加教育,积极参加,为我校做贡献。
第五:校里各个岗位、各个年纪的校领导、校老师及学生会应积极主动的进行管理,特别是站在校门口的老师和校领导们,见到带零食现象,应马上制止,如果在早上,让他吃完再进来;如果是中午,应当马上记名,不能怕累,如果想省事,我校的好名声都让那些吃零食的同学给败坏了,所以应当马上制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06
有的学生买了东西后一边拆封一边随手就将食品包装袋扔在地上,根本就不去看垃圾筒在哪,即使垃圾筒就在身边也照样往地下扔。最可恶的就是那些吃瓜子之类的零食的同学,一边走一边吃一边扔。当这些纸屑果皮被扔在地上之后,能把它捡起来的学生寥寥无几。还有学生从窗户往外扔东西、倒水的。每到值日时,学生都在抱怨垃圾太多,任务多,还抱怨扔垃圾的人没有素质的,但平时他们也是照扔不误。这些现象的发生都从不同角度告诉我们,学生的卫生意识非常淡薄,虽然学校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校园卫生情况平时确实比较好,但是周末休息或者放假时再看,就会发现校园到处都是垃圾,包括垃圾桶旁边都是垃圾,而垃圾桶并没有满。在我们班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有时候课间走进教室,在一些小角落总躺着一些另人生厌纸屑,学生对它们却视若无睹,而当放学这个时间去班级时,甚至会发现地面窗台等明面上都是垃圾,有的一边吃一边随处扔。在学生看来,打扫卫生、保持环境整洁是值日生的事,这些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而不得不完成的任务,甚至可以说是为了让班级不扣分。我们发现什么时候要检查了,学生就会比任何时候打扫得都认真,而他们实际的卫生意识却并没有增强。

学生乱扔垃圾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现在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父母各方面都照顾的很周到,造脏了乱了,都有人给收拾,所以他们在学校没有意识去找垃圾筒,吃完了就随手扔在他们看来很正常,扔时根本就没想那么多。这方面是与家庭教育、父母影响分不开的。学生自身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大部分学生乱扔垃圾,是认为垃圾筒少而且离得远,手里拿着垃圾别扭。还有的是跟风影响,本来自己没想随手扔,看到别人扔了,觉得自己拿着垃圾去找垃圾筒会遭到他人的嘲笑,为了自己的虚荣心而与他人同流合污了。当熟视无睹变成一种习惯,当习惯成为一种自然,很多人便在这种自然中麻木,于是,乱扔垃圾也就变得习以为常了;于是,乱扔垃圾也就没人提醒,于是,即使有人提醒也会落得个“狗咬耗子,多管闲事”的下场。班级也是,没有形成好的舆论氛围,班委都自己管不住自己吃零食,对待他人也是得过且过。

如今学校卫生情况良好,不代表学生的卫生习惯好、环保意识就强。如果学生只是在老师的要求和监督下才能做好,那就证明还没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而我们要的是让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转变。所以必须想点行之有效地方法。老师要加强对值日生的管理力度,并且把卫生工作分细,让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卫生职责所在。每天由值日小组长和劳动委员负责进行检查,除学校检查外,老师还要随时抽查,发现平时的不良卫生情况及时落实责任,进行整改或处罚。避免每天只是在学校检查时,卫生才能比较好些的现象。如果在班中建立一套关于乱丢乱扔现象的奖惩评比制度,积极参加卫生打扫的、认真搞好卫生、在班级卫生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同学都能并加分。表现不好的就要接受劳动改造并且扣分。那么班内会建立一种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在班里树立爱护环境的良好榜样,老师的榜样是必不可少的,看到纸屑能弯腰捡。而且要求班级干部带头以身作则,形成好的氛围,相互影响。通过活动、主题班会等增强学生的卫生意识也是必要的,平时多宣传一些卫生知识,搞一些环保活动,让学生学会变废为宝。而且通过全球环境污染的危害的宣传,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的现状,从思想意识和习惯的养成方面进行教育,号召大家一起来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第2个回答  2010-10-04
校园产生垃圾的原因和措施
在我们美丽的校园内,总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有的同学在垃圾筒前几米远就练习空中远投将垃圾往垃圾筒内扔,扔进去了就欢呼雀跃,扔不进去也不捡起来放进去,而是一走了之,不带一丝愧疚。还有的学生买了东西后一边拆封一边随手就将食品包装袋扔在地上,根本就不去看垃圾筒在哪,即使垃圾筒就在身边也照样往地下扔。最可恶的就是那些吃瓜子之类的零食的同学,一边走一边吃一边扔。当这些纸屑果皮被扔在地上之后,能把它捡起来的学生寥寥无几。还有学生从窗户往外扔东西、倒水的。每到值日时,学生都在抱怨垃圾太多,任务多,还抱怨扔垃圾的人没有素质的,但平时他们也是照扔不误。这些现象的发生都从不同角度告诉我们,学生的卫生意识非常淡薄,虽然学校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校园卫生情况平时确实比较好,但是周末休息或者放假时再看,就会发现校园到处都是垃圾,包括垃圾桶旁边都是垃圾,而垃圾桶并没有满。在我们班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有时候课间走进教室,在一些小角落总躺着一些另人生厌纸屑,学生对它们却视若无睹,而当放学这个时间去班级时,甚至会发现地面窗台等明面上都是垃圾,有的一边吃一边随处扔。在学生看来,打扫卫生、保持环境整洁是值日生的事,这些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而不得不完成的任务,甚至可以说是为了让班级不扣分。我们发现什么时候要检查了,学生就会比任何时候打扫得都认真,而他们实际的卫生意识却并没有增强。

学生乱扔垃圾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现在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父母各方面都照顾的很周到,造脏了乱了,都有人给收拾,所以他们在学校没有意识去找垃圾筒,吃完了就随手扔在他们看来很正常,扔时根本就没想那么多。这方面是与家庭教育、父母影响分不开的。学生自身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大部分学生乱扔垃圾,是认为垃圾筒少而且离得远,手里拿着垃圾别扭。还有的是跟风影响,本来自己没想随手扔,看到别人扔了,觉得自己拿着垃圾去找垃圾筒会遭到他人的嘲笑,为了自己的虚荣心而与他人同流合污了。当熟视无睹变成一种习惯,当习惯成为一种自然,很多人便在这种自然中麻木,于是,乱扔垃圾也就变得习以为常了;于是,乱扔垃圾也就没人提醒,于是,即使有人提醒也会落得个“狗咬耗子,多管闲事”的下场。班级也是,没有形成好的舆论氛围,班委都自己管不住自己吃零食,对待他人也是得过且过。

如今学校卫生情况良好,不代表学生的卫生习惯好、环保意识就强。如果学生只是在老师的要求和监督下才能做好,那就证明还没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而我们要的是让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转变。所以必须想点行之有效地方法。老师要加强对值日生的管理力度,并且把卫生工作分细,让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卫生职责所在。每天由值日小组长和劳动委员负责进行检查,除学校检查外,老师还要随时抽查,发现平时的不良卫生情况及时落实责任,进行整改或处罚。避免每天只是在学校检查时,卫生才能比较好些的现象。如果在班中建立一套关于乱丢乱扔现象的奖惩评比制度,积极参加卫生打扫的、认真搞好卫生、在班级卫生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同学都能并加分。表现不好的就要接受劳动改造并且扣分。那么班内会建立一种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在班里树立爱护环境的良好榜样,老师的榜样是必不可少的,看到纸屑能弯腰捡。而且要求班级干部带头以身作则,形成好的氛围,相互影响。通过活动、主题班会等增强学生的卫生意识也是必要的,平时多宣传一些卫生知识,搞一些环保活动,让学生学会变废为宝。而且通过全球环境污染的危害的宣传,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的现状,从思想意识和习惯的养成方面进行教育,号召大家一起来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第3个回答  2010-10-05
有的同学在垃圾筒前几米远就练习空中远投将垃圾往垃圾筒内扔,扔进去了就欢呼雀跃,扔不进去也不捡起来放进去,而是一走了之,不带一丝愧疚。还有的学生买了东西后一边拆封一边随手就将食品包装袋扔在地上,根本就不去看垃圾筒在哪,即使垃圾筒就在身边也照样往地下扔。最可恶的就是那些吃瓜子之类的零食的同学,一边走一边吃一边扔。当这些纸屑果皮被扔在地上之后,能把它捡起来的学生寥寥无几。还有学生从窗户往外扔东西、倒水的。每到值日时,学生都在抱怨垃圾太多,任务多,还抱怨扔垃圾的人没有素质的,但平时他们也是照扔不误。这些现象的发生都从不同角度告诉我们,学生的卫生意识非常淡薄,虽然学校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校园卫生情况平时确实比较好,但是周末休息或者放假时再看,就会发现校园到处都是垃圾,包括垃圾桶旁边都是垃圾,而垃圾桶并没有满。在我们班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有时候课间走进教室,在一些小角落总躺着一些另人生厌纸屑,学生对它们却视若无睹,而当放学这个时间去班级时,甚至会发现地面窗台等明面上都是垃圾,有的一边吃一边随处扔。在学生看来,打扫卫生、保持环境整洁是值日生的事,这些只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而不得不完成的任务,甚至可以说是为了让班级不扣分。我们发现什么时候要检查了,学生就会比任何时候打扫得都认真,而他们实际的卫生意识却并没有增强。

学生乱扔垃圾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现在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父母各方面都照顾的很周到,造脏了乱了,都有人给收拾,所以他们在学校没有意识去找垃圾筒,吃完了就随手扔在他们看来很正常,扔时根本就没想那么多。这方面是与家庭教育、父母影响分不开的。学生自身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大部分学生乱扔垃圾,是认为垃圾筒少而且离得远,手里拿着垃圾别扭。还有的是跟风影响,本来自己没想随手扔,看到别人扔了,觉得自己拿着垃圾去找垃圾筒会遭到他人的嘲笑,为了自己的虚荣心而与他人同流合污了。当熟视无睹变成一种习惯,当习惯成为一种自然,很多人便在这种自然中麻木,于是,乱扔垃圾也就变得习以为常了;于是,乱扔垃圾也就没人提醒,于是,即使有人提醒也会落得个“狗咬耗子,多管闲事”的下场。班级也是,没有形成好的舆论氛围,班委都自己管不住自己吃零食,对待他人也是得过且过。

如今学校卫生情况良好,不代表学生的卫生习惯好、环保意识就强。如果学生只是在老师的要求和监督下才能做好,那就证明还没养成好的行为习惯。而我们要的是让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转变。所以必须想点行之有效地方法。老师要加强对值日生的管理力度,并且把卫生工作分细,让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卫生职责所在。每天由值日小组长和劳动委员负责进行检查,除学校检查外,老师还要随时抽查,发现平时的不良卫生情况及时落实责任,进行整改或处罚。避免每天只是在学校检查时,卫生才能比较好些的现象。如果在班中建立一套关于乱丢乱扔现象的奖惩评比制度,积极参加卫生打扫的、认真搞好卫生、在班级卫生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同学都能并加分。表现不好的就要接受劳动改造并且扣分。那么班内会建立一种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在班里树立爱护环境的良好榜样,老师的榜样是必不可少的,看到纸屑能弯腰捡。而且要求班级干部带头以身作则,形成好的氛围,相互影响。通过活动、主题班会等增强学生的卫生意识也是必要的,平时多宣传一些卫生知识,搞一些环保活动,让学生学会变废为宝。而且通过全球环境污染的危害的宣传,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的现状,从思想意识和习惯的养成方面进行教育,号召大家一起来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还可以通过与国外一些国家好的卫生意识的表现对比,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从而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形成正面的舆论氛围。可以在校园各处张贴一些醒目的提示标语或标志图,在有明确要求提示下,学生会适当地收敛自己的行为,达到规范行为的目的。而且应多设一些美观醒目的垃圾筒,免得学生因嫌麻烦或不方面而随手扔垃圾。如果有乱扔垃圾的学生取证照片公示在进行监督与宣传环保工作时,可以提供让学生会或者专门成立环保小卫士队以及鼓励其他学生对他人乱扔垃圾的时间、地点通过数码相机或手机拍照取证,经查实可以获得奖励。而取证照片公示一学期。或者在学校各处安装监控设备监视校园,不定期地取证、查实、公示。总之,要人感觉扔垃圾就可能会被抓到,被抓到就会受很严重很丢人的处罚。通过设置奖励鼓励大家都参与监督,加强扔垃圾就可能会被抓到的可能性。 我认为对于乱扔垃圾的现象要想彻底改变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在环保行为养成之前,就得加大规范力度,而且得为学生生活的便捷多想办法。而且这种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
第4个回答  2010-10-06
经查实可以获得奖励。而取证照片公示一学期。或者在学校各处安装监控设备监视校园,不定期地取证、查实、公示。总之,要人感觉扔垃圾就可能会被抓到,被抓到就会受很严重很丢人的处罚。通过设置奖励鼓励大家都参与监督,加强扔垃圾就可能会被抓到的可能性。 我认为对于乱扔垃圾的现象要想彻底改变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在环保行为养成之前,就得加大规范力度,而且得为学生生活的便捷多想办法。而且这种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学校应该和家长一起来约束学生的行为才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