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这首诗

如题所述

《乞巧》唐代: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释义:

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妇女望着秋月穿针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作者简介: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们一样。仰头观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颗星,期盼着能够相聚,于是写下了《乞巧》这首诗。

赏析:

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开头用“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释义: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两句生动的叙述,向人们讲述牛郎织女动人的民间故事。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线几万条”(释义:家家妇女望着秋月穿针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

不用具体描写去展示人们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通过人们的行动,红线穿过的结果,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乞巧 (唐代林杰诗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01
第2个回答  2016-12-17
乞巧
作者:林杰 (唐代)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第3个回答  2018-11-24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第4个回答  2016-12-17
《乞巧》
唐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注释
①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②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③几万条:比喻多。
译文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