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主要有

如题所述

大地湾(老官台)文化,距今60000——4800年,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于甘肃、陕西等地区,是华夏先民在黄河流域创造的古老文明,是华夏文明来源之一。曾以最早发现地老官台命名,后改名大地湾。主要发现:宫殿建筑雏形、我国最早的陶器和彩陶、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的朱彩符号、黍、稷发祥地、最早绘画等等。

大地湾文字刻符

彭头山文化:距今约9000——8300年,是中国史前文化的代表。分布范围主要处于长江流域,现湖南省北部地区,因发现于湖南澧县彭头山,故名。主要发现:简单陶器、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痕迹——稻壳与谷粒。

裴李岗文化,距今8500——7000年,分布于中原河洛地区,由于最早在河南新郑的裴李岗村发掘并认定而得名。主要发现:石磨盘、石磨棒等磨制石器;饲养猪、狗等家畜;七孔骨笛、艺术陶器。裴李岗文化与老官台、李家村、磁山等文化一起是仰韶文化的前身,被统称为“前仰韶”时期新石器文化。裴李岗遗址的发现,证明早在8000年前,华夏先民已开始在中原地区定居。

裴李岗石磨盘、石磨棒

后李文化,距今8500——7500年之间,延续时间约一千多年,为199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分布范围主要在泰沂山系北侧的山前地带,因首次发掘于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后李后李家村而得名。主要发现:灶址和一些陶器、石器等生活用具。

兴隆洼文化,距今8200—7400年,是内蒙古及东北地区时代较早、保存最好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被考古界赞誉为“中华远古第一村”。因首次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原敖汉旗宝国吐乡(现兴隆洼镇)兴隆洼村而得名。主要发现:石器、陶器、中国年代最早的玉器。

磁山文化,距今约8000年,位于华北地区,是华夏文明发祥地之一,因首先在河北省邯郸市武安磁山发现而得名。主要发现:陶器、石器、骨器、蚌器,全国最早的苇席(7300年前),人类最早的面粉。磁山被确认为是世界上粮食粟(谷子)、家鸡和中原核桃的最早发现地。学者普遍认为,河姆渡文化代表了南方水稻文化,而磁山文化代表了北方旱作农业中的谷子文化,在研究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时,两者缺一不可。确切证据证明,此地为神农氏部落生活区域,是伏羲文化的根源。


北辛文化,距今7400年——6400年,分布于山东、江苏一带,最早发现于江苏淮安青莲岗,曾命名为青莲岗文化,后因该文化以山东滕州市北辛遗址最为典型,遂重新命名为北辛文化,其后发展为大汶口文化。主要发现:配套齐全的农耕工具和粟类颗粒、初始畜牧养殖、石器、陶器。

新乐文化,距今约7300年——6800年,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因辽宁沈阳北郊区新乐遗址的下层遗存而得名。主要发现:半地穴房址、煤精工艺制品、石器、陶器、骨器。

赵宝沟文化,距今7200年——6400年左右,分布于西辽河流域,因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赵宝沟村而得名。主要发现:等级出现、社会分工明显、原始宗教信仰、生殖崇拜,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在此地首次发现由猪首、鹿首和神鸟组合的“灵物图像”,被学术界誉为“第一神图”、“最早的透视画”、“中国画坛之祖” ,在意识形态和绘画艺术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赵宝沟太阳神玉人

仰韶文化,距今7000年—5000年,持续2000年左右,分布范围极广:北到长城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交界地带,有遗址数千处。因首先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遗址而得名。主要发现:家畜、家禽、牲口饲养,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彩陶。

1.半坡文化,距今约6700年——5600年,属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因发现于陕西西安市半坡村而得名。主要发现:石制工具、骨器、彩陶,在其陶器上发现二十二种符号,有可能是原始文字。

2. 马家窑文化,距今5700多年,经历1000多年,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因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而得名。主要发现:彩陶、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青铜器——青铜刀。

马家窑文化彩陶

河姆渡文化,距今约7000年——5300年,分布于浙江杭州湾南岸平原地区至舟山群岛地区,因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的发掘最早,故名。主要发现:特色黑陶、干栏式房屋、骨器制作,稻作文化。有学者认为这一区域,可能是中国乃至世界稻作文化的最早发源地。

马家浜文化,距今7000余年的历史,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发展为崧泽文化,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浙江钱塘江流域、江苏常州一带,因浙江省嘉兴市马家浜遗址而得名。主要发现:稻谷种植、红陶、玉器。

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500年——4500年,延续约2000年左右,分布于山东、江苏、安徽、河南一带,基本处于华夏先民首领少昊氏的活动区域,是龙山文化的源头,因首次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而得名。主要发现:陶器、玉器、象牙器,陶器上有明确意义的刻符,可能是文字刻文。

大汶口象牙器

大溪文化,距今6400年——5300年,分布于湖南、湖北、四川东部一带,主要集中在长江中游西段的两岸地区,因首先发掘于重庆巫山县大溪镇一带而得名。主要发现:石器、红陶、彩陶、玉、瓷、铜、铁等等。

红山文化,距今约6000年,持续2000年左右。分布于内蒙古中南部、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区域,因首先对内蒙古赤峰东郊红山后遗址进行了发掘而得名。主要发现:细石器、彩陶、玉雕、冶铜用坩埚残片,说明冶铜业已经产生。

三星堆文化,距今5000——3000年,延续2000年。分布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是我国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因遗址中三座残存的土堆而得名。主要发现:金器、 青铜、玉器、石器、陶器等。三星堆是古蜀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长江上游地区的古文明中心。

三星堆青铜太阳轮

良渚文化,距今5300-4500年左右,分布于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依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主要发现:等级出现、国家雏形、稻作农业、水利工程、制陶、木作、竹器编织、丝麻纺织、精美玉器。玉器和陶器上出现了刻划符号,接近商周时期文字,是良渚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屈家岭文化,距今约5300——4600年,分布于湖北、湖南、川东、豫西南地区,主要集中于江汉平原,因首先发现于湖北省京山市(县)屈家岭而得名。主要发现:陶器、养殖、城址等等。

龙山骨刻文

龙山文化,距今约4500——4000年,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 河北、辽东半岛、江苏等地区,属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现属章丘)而得名。主要发现:陶器、玉器、骨刻文。骨刻文行列整齐,处于画(符号)与字的过渡状态。

宝墩文化,距今4500年左右,衔接三星堆文化。分布于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蜀文化源头,因首先发掘于成都市新津县宝墩村而得名。主要发现:古城遗址、陶器等。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申遗成功,实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更使国民倍感荣耀,也引发的诸多话题。更有人提出,华夏文明源于良渚文明,提出这种说法难免引起争论。由上文中罗列的我国史前人类发展阶段,良渚处于一个什么位置一目了然。可以肯定的是,良渚文明在当时的确是一枝独秀,首先具备了文明特征,但它是否是华夏始源,无需争论。


也有人提出:良渚古国遗失后,中原渐成史前东方文明中心。5300——4500年前,良渚是否为东方文明中心尚需考证,而中原乃至黄河流域的先民一直都未停歇前进的脚步,其中不乏先进的文明形态,地下至今还埋藏着多少未知的秘密,需要时间来考证。被世界认可了便是祖宗的想法太过可笑,未被认可不代表文明没有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