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确权只登记不发证

如题所述

现在无论是出于结婚需求、面子需求、还是子女教育需求,很多年轻人都搬去了城市,而随着村子里的人越来越少,此前大范围的宅基地确权,貌似也失去了意义。
      不过,近期河北某地,又开展了新一轮的农村拆迁工作,对此不少农民怀疑,临近“年根儿”便匆匆拆迁,如此着急,是否也预示着自己的村子也快迎来拆迁了?

      其实,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对农村进行整体上的规划,而这里所说的“整体”,既包含产业用地、又包含宅基地的集约化利用,以及农房的整体改造和居住安全性。而其中任何一样,都会对农民利益产生很大影响。

      为何宅基地只确权、不发证?只是为了方便拆迁?
      目前大部分行政村,已经完成了宅基地的统一确权工作,但部分宅基地确权证书,即《不动产权证》之所以迟迟未发放给农民,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便是当地已经被纳入规划区域。为了当地农村规划的顺利推进,防范因“抢建、多建”增加规划的资金和时间成本,一些宅基地确权证书,便会被统一寄存在当地的土地管理部门。
      与此同时,宅基地的确权,对农民而言,是为了实现农民的户与宅基地资产的一对一绑定,从而保障农民当下居住和获取拆迁补偿等权益。而部分宅基地确认证书,正是由于无法与农民的户完成绑定,从而造成迟迟不下发,比如,以往宅基地证与现有使用人不符、宅基地争议未解决、宅基地新批和证明资料不全等问题。而这些都会影响确权。
      总的来说,正是由于部分农村地区,被纳入规划拆迁区域,需要防范“抢建、多建”,同时,宅基地证与现有使用人不符等现实问题的存在,也会影响宅基地的正常确权。因此,以上这些因素,共同造成部分地区,宅基地“只确权、不发证”的结果,而不单单只是为了方便后期拆迁。值得注意的是,宅基地确权证书,是目前农村宅基地资产的最有力保障。

      先确权、后拆迁,农村规划提速,你盼的拆迁或马上就来。
      从《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到之后的《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再到近期国家提前下达2023年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约1485亿。这些举措都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那就是农村规划将从2023年开始正式提速,并以2025年作为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江苏省启东市沿江沿海区域行政村即将分批次规划,这并非个例,而对于农民来说,自己盼的拆迁或马上到来。
      除此以外,在接下来的农村拆迁模式上,主要分为城中村改造、宜地搬迁和普通拆迁。其中城中村改造的补偿最高,宜地搬迁重视的是居住安全性,而农村普通拆迁,是在实现宅基地的节约、集约化利用的同时,为农村产业的引入和发展,提供必备的土地资源。

      面对农村规划提速,农民应该注意什么?
      一个是国家重点强调,农村规划要保障农民现有生活水平不降低、未来生活有保障,所以农民在面临拆迁时,农民可以对拆迁补偿标准提出行政复议。另一个是及时翻建和修缮农村房屋,尤其是新建农房一定要确保手续齐全,所以“先申请、后建设”,既是要求,又是保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