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兄弟》是怎么表达对物质享受的狂热渴求呢?

如题所述

对于物质享受的欲望大概人皆有之,《兄弟》这部小说将人的物质欲望描写得极其夸张,既荒谬又真实。从物质匮乏年代人们简单的温饱愿望,到改革开放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大众淘金热下人们对于的物质——也可以称为是对于金钱——愈来愈大的欲望,直至人们的欲望逐渐走向扭曲与荒谬。

对物质亦或是对金钱的欲望在让人们得到享受的同时,也让人们失去了从前的宁静与朴实。有人说李光头与宋钢代表着相反的两极:李光头狡猾奸诈,喜欢金钱、天才和女人;宋钢温文儒雅,书生气十足。得与失之间,孰轻孰重,人们终将在自己血淋淋的生活中得到答案。

在小说中,大步流星的经济发展速度,使人们对于物质的需求与欲望不再仅限于温饱,而是不断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与满足。例如,李光头与宋钢在第一次拿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人民饭店吃一碗热气蒸腾的阳春面,之后便一起去张裁缝的铺子定做中山装,接着就是去给宋钢配眼镜。而在李光头当上福利厂的厂长之后,两人再进人民饭店就不是吃阳春面而是三鲜面了。

不仅如此,宋钢还为李光头买了一双有身份的人才会穿的亮闪闪的黑皮鞋,织了一件有远大前程船的毛衣。当上厂长之后,李光头也开始了对林红的疯狂追求。下半部中李光头的创业史最能体现人们的物质欲望。李光头到童铁匠那去筹集创业基金的时候,他再三提醒童铁匠,他带着14个瘸傻瞎聋一年都能挣几十万,要是带上140个、1400个健全人,里面要是像炒菜撒上味精那样,再撒些学士硕士博士和博士后进去,那就不知道能挣多少钱了。

童铁匠动心了,于是李光头就顺利得到了4000元的创业基金,之后他又在张裁缝、小关剪刀、余拔牙和王冰棍那得到了一共3500元,以及苏妈口头上的1500元,很明显此时的童张关余王苏,尤其是李光头对物质有着更大的欲望与野心。

随着李光头事业的不断扩大,刘镇最豪华的餐馆、最气派的澡堂、最大的购物广场都是李光头开的,“李光头为我们刘镇群众从吃到穿、从住到用、从生到死,提供了托拉斯一条龙服务”而李光头还不满足,有了钱之后他又想成为能被所有人关注的“一根骨头”,于是便有了全国处美人大赛。

随着物质需求的不断满足与社会的快速变化,人们的生活好像少了几分艰苦岁月里的充实与快乐,而“多了几分空虚与寂寞,人们的精神生活逐渐空虚,对于物质的欲望也不断走向荒谬”。在跨世纪的荒谬与空虚之中,人们渐渐忘记了从前的经历与追求,而这也导致了人们自我的不断丧失与心灵的逐渐异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7-05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时期,人们对掏金热达到了质化的田地,对物质的追求的同时,使人的欲望达到了扭曲和与荒谬境界。
第2个回答  2022-07-05
《兄弟》是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共分上、下两部。该小说讲述了小镇重组家庭中的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初期所经历的种种磨难。作者以荒诞手法再现历史,是为表现对六七十年代强权的批判,以及对改革开放初期民众精神生活匮乏的担忧和些许的人性关怀。
第3个回答  2022-07-05
从最开始他们去人民饭店吃阳春面到后来他们去吃三鲜面。还穿了有身份的人穿的黑皮鞋。一件吃了远大前程的毛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