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学生做到课前充分预习

如题所述

《中庸》有云:“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豫亦作“ 预 ,即事先做好准备。学习也是如此,学习之前也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有备而来,知道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也明确了自己不理解的内容,上课时就能更容易地跟上老师讲课的节奏,也能更有针对性的关注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预习除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外,还有:第一,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他们在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字典、读课文来理解文本内容,做到了基本的理解,这个自学的过程,能给他们很大的成就感,尤其是他们的理 解与老师的讲解相吻合时,更能激起他们的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第二,学生通过预习,不论他们理解了多少,都会对上课产生一种“期待”,自己理解的内容,期待能得到与老师一致的见解,得到老师的认同;而自己不理解的方面,则期待得到老师的解答,从而消除自己的疑惑。有了这种对上课的期待,学生自然地就能安静地、精神集中地去听课,从而使课堂纪律得到保障。第三,长期的预习形成习惯后,能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我们常说“教是为了不教”,如何才能做到不教呢,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呢?关键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预习也是一种学习,这种学习一开始也需要老师的强制要求,才能做好,长时间的要求和训练,能够使预习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即使老师没有要求预习,他们也能在学习之前主动地去学习。当这种自主的学习成为了习惯,那么,就不仅仅是为他们的课堂学习做了准备,也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第四,预习的过程是只有自己参与其中的活动,没有老师的提示与讲解,这是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与发现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发现学习的能力。学生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无题,自然就提高了其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那么,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呢?初当老师之时,我就比较重视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但发现效果并不明显,而且每当我把课前预习作为作业布置下去之时,学生们都会很高兴,当时我还以为他们很愿意学习新内容呢?一问才知道,在他们的观念中,预习作业就等于是没作业。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预习往往是让他们读两遍课文,在课本上标出生字的拼音,组一个词,划出相应的语句,或者划出不理解的地方。如果严格按照要求来做的话,需要花费他们一番工夫,但如果只是为了应付老师检查,也就很轻松了。如何才能把预习贯彻在学生的课前学习中呢,如何使课前预习成为他们的良好习惯呢?我想了很多办法,而且在去教科培学习时,与很多新老师交流了这些情况。我们还成立了一个小学五年级语文的学习小组,专门就如何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做了多次讨论与交流,还有一些老师分享了自己做的预习导案。
首先,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自身特点,他们生缺乏自觉学习的意识,学习要靠家长和老师监督、检查。面对新课文,他们虽有很强的好奇心,却只是读读而已,不会主动地去解决文中出现问题,比如对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的处理,多是跳过、忽视。
其次,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不够明确、缺乏操作性和可检查性,预习作业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呢?比如预习中的读课文的环节,如何检查学生是否做到了呢,这也不可能完全依赖家长;再者,预习作业是在一篇课文没有学习之前布置的,那么,难度应如何把握呢,是不是学生通过自学能够解决的问题呢?所以设计作业时,还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他们认真阅读课文后,能够借助工具书或其它资料自我完成作业。
其三,老师如何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作业,预习作业不像其它作业那样,课后写完交上来由老师批改,而预习作业是他们上课时还要看的,况且有的就是直接写在书本上,或划在课文中的。那么应如何监督和检查学生的预习呢,因为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学生的作业情况必然会放松下来,当然就达不到预习的效果。
在自己的反思与其他老师的帮助下,我逐渐对引导学生预习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方法,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第一,预习作业多样化,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和布置不同的预习作业,比如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就会让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本课的主要故事,这既引导学生预习了课文,也培养了他们的概括归纳能力。再如出现成语较多的课文,就专门布置一项查字典或词典,老师划出一些词语,让学生在预习时查字典,并把查出的该词的意思写在预习本上,有些词语还要学生查出其出处、典故等,上课时抽学生来讲这些词。
第二,预习作业明确化,刚开始教学时,总是把小学生当成大学生来对待,布置预习作业也较笼统,比如前几次只是告诉学生要预习哪一课,要求他们划出生字词,读懂课文,这些只是模糊的表述。现在我在布置预习时,每一项都力求做到明确、可检测。比如查字典、理解生字词方面,就明确提出哪些字、词需要查字典,查过字典后需要把哪些内容(拼音、字义、词义)写在预习本上。当然有些环节也是很到检测的,如读课文,每一课的预习首先就是读课文,这些除了请家长监督外,就只能在上课是抽查,抽学生读某些段落,读的不通顺的,肯定是没有预习好的。
第三,检查方式多样化,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就需要老师多方面监督,预习作业也需要强有力的检查。我主要采取的方法有:(1)上课前,要求学生拿出语文课本,同时把预习作业本放在课桌上,讲课巡堂的过程中,随时抽查,尤其关注那些平时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2)有时,下课后让某小组,或者全部同学把预习本交上来,我逐一检查。(3)不定时检查,有的学生没有预习,在上课之前会抄其他同学的预习作业,我有时会有早读时,巡堂过程中,检查某些学生的预习,让他们没有抄写的机会。检查预习时,发现做的不好的,要求及时更正,没有做预习的,则采用一定的惩罚手段等,尽量使全班学生做到较好的预习。
第四,我非常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我常常告诉学生,提出问题需要有比回答问题有更多的知识储备,提出问题更需要对课文有深入的理解。所以我在引导学生预习时,也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每次布置的预习作业,都会有一项,要求学生在预习了本课之后,提出自己还有哪些疑惑,或者自己发现了哪些问题,要求每位同学至少提出一个问题。当然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很简单,有的同学提出的问题其实是他们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不过每次都会有同学提出较好的问题,以利于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问题,我会在课堂上专门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讨论这些问题。
当然,预习也不能流于形式,预习是为了更好的开展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学习的能力。所以,在上课时,根据预习情况,讲课也应有所调整,学生预习过的,掌握了知识,就不需要再过多地讲解,学生提出问题的地方,存在疑惑的地方,就需要老师重点的讲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