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里绝句的内容是什么?

如题所述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四句一首,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一词最早在南朝的齐、梁时代就已出现。陈代徐陵的《玉台新咏》收有四首五言四句的诗,不知作者名字,题为“古绝句”。此时的绝句是指五言四句二韵的小诗,并不要求平仄和谐。绝的意思是“断绝”,古人用四句一绝的四句诗来完成一个思想概念。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要求平仄。古绝远在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

按格律按照诗歌格律,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出现的,古绝远在 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南朝陈代的徐陵主编《玉台新咏》就有“古绝句”的名称。但这种绝句虽然押韵,而相对来说平仄(zè)较为自由,或者可以说有些诗人不愿受格律的约束。在律绝盛行以后,古绝句仍然被沿用发展下来。古绝句五言特多,而七言非常之少。所以,七言八句不是很常见。按字数按照每句的字数,绝句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五、七言绝句居多,六言绝句很少。 律绝律绝跟律诗一样,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押韵。绝句按字数分:五言绝句及七言绝句。

五绝
(1)平起式 两字压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仄起式 两字压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3)平起式 三字压韵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式 三字压韵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绝(1)仄起式 两字压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式 两字压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式 三字压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4)平起式 三字压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五绝中除了“平平仄仄平”没有字是可平可仄(防孤平),其他句式都是第一字可平可仄。七绝中除了“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只有第一字是可平可仄(防孤平)其他句式都是第一第三字可平可仄。注:句末是平的字要押韵。跟律诗一样,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律绝必须依照韵书的韵部押韵。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律绝可以用特定的格式。律绝要避免孤平。五言“平平仄仄平”第一字用了仄声,则第三字必须是平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用了仄声,则第五字必须是平声。如果用对仗,往往用在首联。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在首联用对仗的,但是,尾联用对仗,也不是少见的。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就是尾联用对仗的。首尾两联都用对仗,也就是全篇用对仗,也不是少见的。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全篇用对仗的。有人说,绝句就是截取律诗的四句,这话如果用来解释绝句的名称的来源,那是不对的,但是以平仄对仗而论,绝句确是截取律诗的四句:或截取前后二联,不用对仗;或截取中二联,全用对仗;或截取前二联,首联不用对仗;或截取后二联,尾联不用对仗。古绝古绝既然是和律绝对立的,它就是不受律诗格律束缚的。它是古体诗的一种。凡合于下面的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该认为古绝:⑴用仄韵(但这有争议,有很多学者诗人认为律绝的标准是粘对律句,与韵的平仄无关);⑵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当然有些古绝是两种情况都具备的。如果不用律句,只能算是古绝。五言古绝比较常见,七言古绝比较少见。古绝和律绝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的,因为在律诗兴起以后,即使写古绝,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响。①依平仄类型来看,七言平起式等于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等于五言平起式。五言平起式相当少见,七言仄起式比平起式稍少些。②五言除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是(仄)仄(平)仄仄;七言除(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是平平(仄)仄(平)仄仄。这一点也与律诗相同。

七言绝句
杨万里
天边绿锦织云机,全幅青罗作地衣。此是农家真富贵,雪花销尽麦田肥。

绝句
僧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该作品 被选入“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六年级下(预备班)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第一单元“每周一诗”(P18)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绝句
夏元鼎
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墨竹图题诗郑燮(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绝句四首
杜甫四首(其一)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四首(其二)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四首(其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首(其四)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杨朴
昨夜西风烂漫秋,今朝东岸独垂钩。紫袍不识衰衣客,曾对君王十二旒。
李方
咏雪
目睹窗外雪花飘,铺天盖地分外绕。银装素裹许千里,君盼来年收成好。(
清)王祖恢
浮香阁轶闻绝句五十首之十七
擐甲登陴大势危,戎装小像到今垂。 升平父老能传说,亲见田单破敌时。……袁参政枢,以父宫保可立荫官部曹。公戎装遗像,烟墩帽,饰杂宝。绣花窄衫,佩刀而立,神彩尤动人。
浮香阁轶闻绝句五十首之十八
炎荒万里客初归,前世邹阳梦岂虚。 不见石仙袁少保,抱孙小字号东居。袁楚雄赋诚,参政子,袁可立孙,知广西新宁州。
……石仙,袁氏堂(袁可立堂号)名,苍古秀透,高六尺,阔杀其二。孟津尚书王铎题其上曰:“仙岩凝碧,艮岳遗石”也。浮香阁轶闻绝句五十首之二十六金缕歌终撤瑟期,露盘丹炉几迁移。  蓬莱盛事原难纪,但录当年待月时。袁氏“陆园”在鸣凤门内,有阜隆起,上有承露石盘、丹炉。……晚相园地建道场,名“小蓬莱”。一时竟歌咏之,荟为集曰《蓬莱纪胜》。六言绝句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五言绝句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听筝李端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是误拂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9-27
绝句,通常是指四句的格律诗。如七言绝句,五言绝句,等等。
古诗中的绝句很多很多,存留下来的应该有数万首吧。取材广泛,似乎没有什么限制。
第2个回答  2017-10-27
短小精萃。它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