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海峡的战略地位

如题所述

渤海海峡是中国海防要地,有大小水道10余条,是进出渤海的咽喉要道,北京和天津的门户。庙岛群岛纵列于渤海海峡,有利于构筑工事,封锁渤海海峡,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隋朝初年,东北方向的近邻高句丽日益强大,并开始侵犯东北边海防地区,并占领了辽东一些地方。614年,隋军从山东半岛东莱出发,渡渤海海峡,在辽东半岛南端登陆,击败高句丽守军,并欲乘胜直趋平壤。高句丽军无力作战,只得遣使求和。东北辽东地区海防暂且得以稳定。
唐朝在中国东北境内和朝鲜半岛海域,同高句丽、百济和日本进行过多次海战。645年,李世民指挥两路大军东征高句丽。大军由东莱起航,渡渤海海峡,在今旅顺口登陆,攻克卑沙城。
近代历史上进入北京和天津的外国海军都是从渤海海峡进出的。旧中国岛上无防御设施,致使外敌随意进出渤海。英法联军三次进攻大沽,八国联军进犯京津,均从群岛间的老铁山、大钦等水道通过。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日军曾以群岛北端的南、北隍城岛为舰队锚地调整兵力,进攻固守旅顺的沙俄军队。1914年日军又在南长山岛、庙岛开辟供给点,保障主力经登州水道在龙口登陆,迂回进攻驻守青岛的德军。
抗日战争胜利时,八路军北海军分区一部进岛担负守备,掩护主力数万人渡过海峡进入东北。
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庙岛群岛仍然是外敌入侵的重要途径,控制渤海海峡是从海上保卫华北地区的重要战略措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