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歌注解

如题所述

《好了歌》

原文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译文

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功名是没法忘记的,

从古至今的将领和丞相都在哪里,如今只剩下一堆荒坟;

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财富是没法忘记的,

活了一世,只恨积攒了没多少钱,等到钱多了的时候,眼睛一闭就离世了;

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娇妻是没法忘记的,

活着的时候天天诉说的恩情,死去之后又改嫁他人;

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儿孙是没法忘记的,

一片痴心教育孩子的父母从古来就有许多,但是有谁看见了那些所谓孝顺的儿孙呢?

歌词注解

1.陋室——简陋的屋子。笏满床——形容家里人做大官的多。笏,古时礼制君臣朝见时臣子拿的用以指画或记事的板子。事出《旧唐书·崔义元传》:神庆的儿子琳、珪、瑶等都做大官,每年家宴时“以一榻置笏重迭于其上”。后来俗传误为郭子仪事,并编有《满床笏》剧,小说中曾写到。这两句说,如今的空堂陋室,就是当年高官显贵们摆着满床笏板的华屋大宅。

2.雕梁——雕过花的屋梁,指代豪华的房屋。

3.谤——指责、毁谤。

4.强梁——强横凶暴。这里是指强盗、暴徒。

5.择膏梁——选择富贵人家子弟为婚姻对象。膏梁,本指精美的食品。膏,肥肉;梁,美谷。引申为富贵之家。

6.烟花巷——妓院。烟花,旧时娼妓的代称。

7.纱帽——古时候的官吏所戴的帽子,这里是官职的代称。

8.锁枷——旧时囚系罪人的刑具。

9.紫蟒——紫色的蟒袍,古代贵官所穿的公服。

10.反认他乡是故乡——比喻把功名富贵、妻妾儿孙等等误当作人生的根本。

11.为他人作嫁衣裳——比喻为别人做事自己没得到好处。唐代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钱,为他人作嫁衣裳。”

扩展资料

《好了歌》是中国著名古典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中经典诗词,作者是曹雪芹。

这首《好了歌》,是跛足道人给封建社会唱的一首挽歌。

它揭示了地主阶级的全部生活理想_“功名”、“金银”、“姣妻”、“儿孙”的彻底破灭,预告了整个封建社会末日的即将来临,这是它的积极意义。但歌中流露了浓厚的消极厌世的虚无主义思想和宗教色彩,是应该批判的。

这首歌出现在第一回中。甄士隐家业破败后,夫妻俩到乡下田庄里生活。又赶上“水旱不收,鼠盗蜂起”,不得安身,只好变卖了田产,投奔到岳父家。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

甄士隐“急忿怨痛”、“贫病交攻”,直正走投无路了。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疯癫落脱、麻履鹑衣”的破足道人走过来,叨念出这首歌。

这首《好了歌》宣扬了一种逃避现实的虚无主义思想。从宗教的观点看,人们活在世上,建功立业,发财致富,贪恋妻妾,顾念儿孙,全都是被情欲蒙蔽尚不“觉悟”的缘故。这首歌就是用通俗浅近的语言来说明这一切都是靠不住的。

跛足道人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又把“好”和“了”的涵义引申一层,说只有和这个世界斩断一切联系,也就是说只有彻底的“了”,才是彻底的“好”。所以他这首歌就叫《好了歌》。

《好了歌》的消极色彩是十分明显的,但是我们还不能简单地把它视为糟粕抛弃它。

因为作者拟作这首《好了歌》,是对他所厌恶的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尽管是一种消极的批判,也有它的价值。作者出身于一个上层的封建世家,亲自观察了这个阶级的腐朽、堕落,亲身体验了贵族阶级由兴盛到衰败的苦痛,进行了半生深沉的思索,激起他强烈的愤感,他要痛骂,他要诅咒,《好了歌》便是痛骂的歌、诅咒的歌。

作者的感情是十分复杂的。他倾注一腔心血,虚构了大观园那样一个如诗如画的环境,塑造了那么多善良纯洁的少女形象,描绘了那么多有情有趣的事物,可见,作者是多么懂得生活,有着多么高雅的生活情趣。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好了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6

1、《好了歌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2、《好了歌注》,是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经典诗词,小说中为甄士隐针对跛足道人的好了歌作出的注解,表现了作者的现实主义和宗教思想。诗歌内容隐射小说情节,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愤懑和失望之情。

3、《好了歌注》中所说的种种荣枯悲欢,是有小说的具体情节为依据的。如歌的开头就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败亡结局作了预示,还有一边送丧一边寻欢之类的丑事,书中也屡有不鲜。

扩展资料:

1、《好了歌》原文: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2、《好了歌》及《好了歌注》均为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经典诗词。这两首歌出现在《红楼梦》的第一回中,形象地刻画了人类社会的人情冷暖,世事无常。

3、曹雪芹,生卒年难以确定,大约生活在康熙末至乾隆中叶,满族正白旗人。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祖籍是河北丰润县,后移居辽宁辽阳,大约在明末被编入满洲籍,身份是“包衣”,一般认为是中国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参考资料:好了歌-百度百科 

好了歌注-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4

一、《好了歌》原文: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二、《好了歌》注解 (甄士隐)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三、《好了歌》译文:

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功名是没法忘记的,

从古至今的将领和丞相都在哪里,如今只剩下一堆荒坟;

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财富是没法忘记的,

活了一世,只恨积攒了没多少钱,等到钱多了的时候,眼睛一闭就离世了;

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娇妻是没法忘记的,

活着的时候天天诉说的恩情,死去之后又改嫁他人;

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儿孙是没法忘记的,

一片痴心教育孩子的父母从古来就有许多,但是有谁看见了那些所谓孝顺的儿孙呢?

扩展资料:

作品出处:

《好了歌》及《好了歌注》均为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经典诗词。这两首歌出现在《红楼梦》的第一回中。甄士隐家业破败后,夫妻俩到乡下田庄里生活。又赶上“水旱不收,鼠盗蜂起”,不得安身,只好变卖了田产,投奔到岳父家。

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士隐“急忿怨痛”、“贫病交攻”,真正走投无路了。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疯癫落拓、麻履鹑衣”的跛足道人走过来,叨念出这首歌。甄士隐听后,诵出了《好了歌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好了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9

1、《好了歌》,中国著名古典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中经典诗词,小说中为跛足道人所做,甄士隐彻悟后进行进一步注解,表现了作者现实主义和宗教思想。

2、《好了歌》原文: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功名是没法忘记的)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从古至今的将领和丞相都在哪里,如今只剩下一堆荒坟)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财富是没法忘记的)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活了一世,只恨积攒了没多少钱,等到钱多了的时候,眼睛一闭就离世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娇妻是没法忘记的)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活着的时候天天诉说的恩情,死去之后又改嫁他人)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儿孙是没法忘记的)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一片痴心教育孩子的父母从古来就有许多,但是有谁看见了那些所谓孝顺的儿孙呢?)

3、甄士隐《好了歌》注解: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肠,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

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

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

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

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

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

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

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扩展资料

1、《好了歌》和《好了歌注》,形象地刻画了人类社会的人情冷暖,世事无常

2、在书中传统的“人治”社会中,伦理道德变得虚伪、败坏,人们普遍丧失了对古典人文主义的信仰,人性恶劣的方面开始扩张,又加上政治环境的动荡、变幻,人们对现存秩序的深刻怀疑、失望都表现得十分清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0

《好了歌》甄士隐注解: 

陋室空堂,当年芴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 

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粱。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害,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 

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农裳。

《好了歌》全文: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扩展资料

《好了歌》赏析:

“笏满床”的典故来源于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说的是郭子仪六十大寿时,七子八婿皆来祝寿。由于他们都是朝廷里的高官,手中皆有笏板,拜寿时把笏板放满床头。

这个主题被画成画,编成戏剧,写入小说,在民间广泛流传。至明清两代,《满床笏》成了从官场到民间的重头戏。这一典故后来被用来借喻家门福禄昌盛、富贵寿考。

这句话改成一般叙述顺序是:当年笏满床的昌盛门庭如今已成为陋室空堂。说的不只是荣宁二府,而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江南甄家乃至“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这些曾经的公侯世家鼎盛之时何尝不都是“笏满床”,可惜一旦作为政治势力败落,无数的亭台楼阁都成为“陋室空堂”。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改成一般叙述顺序是:曾为歌舞场的地方如今长满了衰草枯杨。这些大家世族曾经过着多么豪奢的生活,日日歌舞升平,那些戏台、耍百戏打十番儿的舞台,那些觥筹交错曲水流觞,那些粉白黛绿嬉笑怒骂都已物是人非,化作一片寒烟衰草败柳枯杨。

有趣的是,这两句明是将衰写在前,荣写在后,而表达的含义却恰恰相反。这种忽荣忽枯、忽丽忽朽的巨变也正是对全书所有家族、人物兴衰际遇的概括。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这两句有点特殊。前句延续上文的今昔对比荣枯巨变,后句则不同,绿纱糊上蓬窗,“蓬窗”事实在前,“绿纱”新糊在后,加一个“又”字,写的是一种由枯复荣的状态。

据此可以有推测,一是类似高鹗续书的“赐还抄家”,二是贾兰等人考取功名重振家声。但我们应该相信,无论哪一种,都只是短暂的复兴,因为《红楼梦》写的是一个关于毁灭的故事,一切事物的最终走向必定是一败涂地的悲剧。

脂批说“蛛丝儿结满雕梁为潇湘馆、紫(绛)芸轩等处。”若此批属实, 我们据此可以领略到的是宝黛之情的凋零和宝玉重回故园的伤悼。以潇湘馆、绛云轩(宝玉搬进大观园之前的旧居)两处最能见证二人恋情的场所遍布蛛丝,体现花落人亡阴阳永隔的凄惨遭际。

至于“蓬窗”换作“绿纱”的,脂砚斋批语说是“雨村一干新荣暴发之家” ,窃以为这是错误的,既为“新荣暴发”,何来“又”字一说?

“两鬓成霜”的应该是指府中没有亡故的女子们,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到的是生活的急转直下、岁月的倏然而逝令那些曾经脂浓粉香的贵族女性们白了头发、枯了脸颊,她们是湘云宝钗、是邢岫烟、是李纹李琦、是尤氏,是红楼中一个个幸存苟活的女子,从中得到红颜如枯骨的启迪。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绡帐里卧鸳鸯”字面上写的是昨天还在为故去的旧人送葬,今天就再次迎娶新人。也许这一段故事当属八十回后未及传世的部分了。但是前八十回中是否有所体现呢?我认为也是有的。

贾珍与秦可卿的“扒灰”之实几乎是不容质疑的,他似乎对秦氏也十分有情,秦氏新丧之时,贾珍悲痛欲绝,“恨不能代秦氏之死”,然而伤痛只是一时的,过后贾珍又与尤家二姐三姐不清不楚,二姐三姐死后他也另有新欢,更不用提佩凤文花等妾侍,何尝不是夜夜“芙蓉帐暖度春宵”。

可见天下男子之心不过朝三暮四,曾经沧海的痴情始终难得。若要把“红绡帐”据实理解为“喜帐”,便可以推测成黛玉死后宝玉娶宝钗的悲剧,甚至是宝钗去后宝玉娶湘云的结局。这样一种人世变更亲疏轮回的哀痛,实非亲历不可体察。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前句两句说的岂止是凤姐,后一句,说的岂止是宝玉甄玉。脂批将其分为两截,其实应该连起来看,开头金银满箱富贵荣华,结尾街头沦落受尽冷眼,说的是凤姐,是贾宝玉甄宝玉,也是所有由盛至衰的更迭。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丧”字有两种读音,一为平声,一为去声,平声释义为丧事,去声释义为死亡。这里应该读去声,理解为死亡。关于这一句,脂批并无注解。我们依据前八十回探佚到的是,这一句可以是指贾家与甄家。

第七十四回,祸奸馋抄检大观园中,探春说了这样一段话:“……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盼着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

可见此时甄家已经遭遇抄家,而贾府抄家的下场虽然不曾由原作者写出,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实。所谓正感叹评说别人抄家罹祸,转眼自己便家破人亡。若将“他人”和“自己”理解成确切的一两个人物,则前八十回中不便明察,亦有失于狭隘。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脂批说是指柳湘莲,我认为并无根据。通篇仅在第四十七回,“呆霸王调情遭苦打 冷郎君惧祸走他乡”中提到柳湘莲的身世,说他“原是世家子弟,读书不成,父母早丧,素性爽侠,不拘细事,酷好耍枪舞剑,赌博吃酒,以至眠花卧柳,吹笛弹筝,无所不为。”

此等情形,何谈“训有方”。“做强梁”从此人物性格特征和后文搭救薛蟠的情节来看,似乎并无不可,但缺了“训有方”,仍然不应理解为指柳湘莲。

反之,全文中最符合“训有方”的不是别人,恰是贾兰,但他的结局是走入仕途,与“做强梁”相去甚远,也不符合。因此这一句的对应人物还有待考察。

“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这一句首先令人联想到的无疑是巧姐。她作为王熙凤的女儿,从小娇生惯养,如果不是家族败落,他日之东床必定需从王公贵胄中择选。而实际遭遇却是被卖到花街柳巷,所幸后被刘姥姥赎回。若参考史湘云于后来也沦落风尘的探佚,则此句也可适用。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脂批写指贾雨村、贾赦等人,“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指是贾兰、贾菌等人,应该没有错误。贾雨村之流沉浮宦海苦苦钻营,终因此获罪。贾兰之属昨日还在穷困潦倒,今日便已身穿紫蟒荣登高位,犹自不足。体现了人心永无餍足的贪婪卑琐终将遭致祸患。

命运是如此地生动具体,如此地冷峭无情:富贵的突然贫贱了,贫贱的突然富贵了;青春恍然衰老,鲜活瞬间死去;想教育儿孙光宗耀祖他偏偏做了强盗,想使女儿嫁入豪门她偏偏沦为娼妓;追名逐利妄图高位,却始终难以满足,最终空陷牢笼。

命途如此多舛,无人能够挣扎出它的束缚,可是世上诸多痴儿却绝难醒悟,在你争我夺中一个个粉墨登场又迅速跌落,人生像一台乱哄哄的戏,红尘中的你我都无法参透他乡与故乡的分别,再积极再全力以赴都只不过是哄闹一场,为他人作嫁,这便是《好了歌》注解的基本思想。

跛足道人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只有斩断同这个世界的一切联系,才能彻底的“了”,从而实现彻底的“好”。但是古今中外能够看破红尘、淡泊人生、断绝功利的又有几人呢?

《好了歌》注解以其鲜明形象的对比、忽隐忽晴的变化、骤冷骤热的氛围、时歌时哭的情感表现了浮生若梦,富贵如浮云的真谛。

《满床笏》终究是《南柯记》,《莺莺传》必盖过《牡丹亭》,这对于红尘俗世名利欢场中的人物,无异于一盆透顶的凉水,将欲念邪妄之火瞬息浇灭。

世人所追求的不过是想在有生之年过上一段好光景,然而什么是好光景呢。袁枚说:“胸中没有未了事,便是人间好光景。”想要的都得到了,想办的事情都办好了,人生在世再无放不下的牵绊,这便是“好”,也即是“了”。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世外法,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佛法中蕴含的超脱的世界观和出世的人生态度正与红楼梦不谋而合,这种家亡人散的沉痛,这种历尽世事的顿悟,都已化作一点一滴的文字融汇进这部惊世巨著的字里行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