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抓关键词句促进阅读

如题所述

一、优化听写的内容(一)词语听写,抓住易错字。词语是最基本的语言表达单位,无疑应成为语文听写最重要的内容。但一篇课文、一册教材,要求学生积累的词语数量众多,如果不加选择,平均用力,不仅加重听写负担,而且效果也不理想。这就需要教师凭借教学经验,真正把那些容易写错别字的词语统计、整理出来,作为听写的重点内容。(二)句段听写,发现精妙处。听写不能仅仅止步于词语,事实上,到了中、高年级,课文中一些意味深长、句式鲜明、描写生动的精妙句子、段落,都可以作为听写训练的内容。这样的听写训练,不仅仅是语言的记忆和积累,而且是语言的运用和品赏。(三)标点听写,体现运用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应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中年级重点掌握冒号和引号的用法,高年级应能区别逗号和顿号、分号和句号的用法。这些标点符号的运用,课文中都能找到典型的范式,可以通过听写相关的句子,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相关的标点符号。二、创新听写的方式(一)分类式听写。比如,笔者教学四年级《火烧云》,在引导学生朗读体会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特点之后,让学生听写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教师先将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描写颜色的7 个词语(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故意打乱顺序念两遍,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住。两遍念完,要求学生将这些词语分类写下来,然后交流反馈,学习这些词语的构词方法。(二)板块式听写。在期末复习的时候,可以将一册课本中的词语进行认真梳理,根据词义、词性、词语感情色彩或词语结构特点,整理成若干个板块,进行听写训练。以五年级上册为例,本册《词语盘点》中,像“流光溢彩”“牵肠挂肚”这样的并列结构的四字词语就有22 个。将这些词语整理成一个板块进行集中听写,既帮助学生巩固积累了词语,又让他们充分了解了这些词语的构词特点。(三)反复式听写。能掌握引述人物对话的标点符号用法,是小学中年级的教学要求。笔者教学三年级《灰雀》,让学生听写文中列宁与小男孩对话的两个句子:“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一定会飞回来的!’男孩肯定地说。”要求学生先认真听教师读三遍然后再写:第一遍,听清楚列宁和男孩对话的内容;第二遍,感受列宁和男孩对话的不同语气;第三遍,想想两句话应使用哪些标点符号。学生写好之后打开课文自己对照订正。这样的多遍式听写,改变了听一点、写一点的习惯做法,分层要求,由浅入深,充分发挥了听写的多种功能。(四)提醒式听写。听写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积累词句。因此,在听写的时候,不妨对一些难写易错的字词,及时地加以提醒、暗示或者点拨,使学生特别注意这些地方。可以教师提醒,也可以学生之间相互提醒。比如听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时,可以提醒学生注意诗句中“庐”和“缘”这两个字的写法,并说说“缘”的意思。(五)串联式听写。比如,笔者教学三年级《富饶的西沙群岛》,初读课文之后进行按课文内容填空的听写训练(括号中的词语为听写内容):我国的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那里的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式各样)的珊瑚;鱼群(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这样的训练,既听写了词语,又概括梳理了课文内容,扎实、有效。(六)语境式听写。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听写词语或者句子,可以将字词句的积累与理解、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体现“语用”。比如,在六年级语文总复习时,可以设计以下这样的古诗词名句听写训练:小学六年,我背诵积累了许多古诗词。这些古诗词不仅让我领略了中华经典的魅力,而且提高了我的自身修养:游览美丽的杭州西湖,我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名句――;面对各种艰难困苦时,我会想起郑燮《竹石》中的名句――;登上东白山之巅时,我真正体会到了杜甫《望岳》的眼界和胸怀――。(七)感悟式听写。教学六年级《月光曲》第九自然段时,笔者让学生在朗读全段之后听写六个词组:月光照耀、刮风卷浪、月亮升高、微波粼粼、月亮升起、波涛汹涌。教师先后念两遍,然后要求学生以自己认为合理的顺序把这六个词组写下来,反馈交流时要说说为什么这样排列。这样的听写训练方式,将听写训练与理解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为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月光曲的旋律变化和贝多芬的情感变化作了很好的铺垫,可以一举多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