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秘密

秘 密
①有一天,一个当小学老师的朋友讲了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②他7岁,上小学二年级。他有一双非常水灵的大眼睛,乌黑的、不谙(ān)世事的、清澈的眼睛。凝视他的眼睛的时候,老师常常会有一种错觉,以为那里面正含着眼泪,像一潭水似的,晃动着,但不涌出来。
③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只有菲薄(fěi b?)的退休费,祖孙两人有了吃的就没有穿的,总有一样要凑合。“这个孩子特别懂事。一个小男孩呀,你们不能想象他有多么细腻的内心世界。”
④朋友感慨着举了一个例子:小学生的作业本通常都是用得很快的,用不了多久就要买新的。没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有一次,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吧,所有的同学都在操场上玩,只有他,嗫(niè)嚅(rú)着走到讲台旁,仰着小小的脸,伸出小小的手,递给老师一支铅笔。他说:“老师,我想让您以后用铅笔给我判作业。这样,作业本用完了,我用橡皮一擦,就像新的一样了。”
⑤当老师的朋友对我说:当时我注视着这个孩子的眼睛,他的脸特别圣洁。你知道吗?那种天使一样的小孩子,充满了对世界的悲悯(mǐn)和谅解。我看着他,看着看着就要掉眼泪。我拿过了那支铅笔,我说,这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秘密,我一定用只有我们俩能看清楚的符号来批改你的作业。孩子特别开心,跑出教室,冲进同学当中。此后,有好几个星期的时间,老师真的用铅笔给他改作业,而且悄悄地告诉他:“如果你都做对了,老师只写上“优秀”两个字,擦的时候也好擦了。”这样,孩子一直保持了优秀的成绩,老师和他一直共有着这个秘密。
⑥过了几个月,孩子的生日到了,老师买了整整100个小学生常用的作业本给他。老师说,这是对他作业一直优秀的奖励。

1.联系上下文给加点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在序号前面画“√” )
菲薄: (1)微薄(指数量少、质量次) (2)瞧不起
2.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有疑义 B.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没有疑义
C.只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
3.短文第( )和第( )自然段围绕“秘密”具体写了一件事。
4.短文写谁与谁之间的秘密?“秘密”的内容是什么?
5.短文主要描写了小男孩的语言、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表现了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6.想象小男孩长大以后又见到这位老师,他会说什么?(写几句连贯的话)
7.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对自己的老师说些什么?

1.家规
2.母爱
4.母爱真的很伟大,感动。好好孝敬父母吧
家规里的秘密

2008-03-28 13:35:26| 分类: 家教故事 |举报|字号 订阅

我们家里有条不成文的家规,每当吃鸡时,都是先请母亲吃第一口后其他人才能吃。我第一次知道这个家规还是32年前的一个秋天。

那年我正上小学三年级。当时农村的生活非常艰辛,一年到头人们难得吃上几口肉。秋后的一个中午,我放学回家刚拐进胡同口,一阵浓烈的肉香扑鼻而来。进屋后,见母亲正往盘里盛一只热气腾腾的鸡,我顾不上多想甩掉书包上前便抓,不料刚伸出的手被母亲重重的打了回来。我委屈的向母亲望去,见她嘴角抖动了几下,眼角涌出了晶莹的泪花:“好孩子听话,吃鸡先让娘吃第一口···这是···咱家的家规。”说着,她操起筷子挑起一小块鸡肉填到了嘴里,然后拉起我的手坐在院里的榆树下,我几次想要挣脱掉的手都没有成功。半个小时过去了,母亲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才让我回屋吃鸡。

从那以后,我牢牢记住了“吃鸡先让娘吃一口”的家规。从此,每次吃鸡时,都是先让母亲吃第一口,对此,母亲总是苦笑一下欣然享用。结婚后,我及时将这条家规告知妻子,妻子姨此大惑不解。一次午饭桌上,妻子婉转的向母亲问起了这条家规的来历,母亲不好意思地说:“唉···都是多年的事啦,别提了。”

不久前儿子过生日,母亲亲手操办了一大桌子菜。还做了一只最拿手的脆皮卤鸡。没等母亲吃第一口。儿子便上前下筷。我挥动筷子打在他的小手上,也许是我用力过大,儿子“哇”的一声哭了。母亲听到吵嚷声从厨房里跑出来,心疼地捧起孙子的小手吹了又吹,还没鼻子没脸地将我一顿臭训,我委屈的嘟囔说:“他破坏咱家的家规,我才······”没等我说完,母亲长叹一声:“唉!这件事我本想把它带到棺材里去的,今天还是给你说清楚······还记得当年你要吃鸡挨打的事吗?不是娘与你争吃第一口,其实那是只有毒的鸡!”“啊,有毒!”母亲朝我点点头:“那年咱家的那只花母鸡吃了有毒的谷子死了,你爹要把它埋了。我拎着肥肥的母鸡,真舍不得扔掉,便瞒着你爹偷偷地将死鸡剥净煮熟了······我怕你吃了中毒,先吃了一块觉得没事才让你解馋呀······”

啊!32年的家规里原来隐藏着这么大的秘密!

我心里一阵发热,扭头向妻子望去,见她也正扭头擦泪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8-03
1:(1)
2:b
3:(4)(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