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为什么会感觉很累?

如题所述

上班的日子,经常有这样的感觉:明明白天也没干啥,但一回家就瘫在沙发里,啥也不想干。

好累啊。

首先,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一直坐着并不代表在休息,久坐、久站后适当坐一会其实是件特别幸福的事,而久坐不动则容易带来一定的危害。比如,长时间伏案工作,站起来后才发现两腿不听使唤,这种情况主要考虑是坐得时间过长,减缓静脉血液流动的速度,使大量血液淤积在下肢,从而引起小腿发麻、浮肿、无力。

如果坐在办公室里长时间维持同一个姿势,可导致肌肉疲劳,产生大量乳酸代谢物,表现为腰酸背痛,或者坐姿不当,对腰椎、颈椎等造成压迫,也会引起不适感、疲惫劳累感等。

坐姿不当,对腰椎、颈椎等造成压迫

相关研究发现,久坐不动还会增加心肌萎缩风险。所以,为了自身健康着想,生活中一定要避免久坐,工作期间可以隔段时间站起来倒个水或者上厕所,活动筋骨,放松眼睛,减轻疲劳。

回想一下一天的工作,按部就班的打卡、开会、对接客户、报销、做 PPT……好像也没啥大事发生,可就是有强烈的疲惫感,感觉整个人被掏空了。

事实上,这种累并不是毫无来由的,你可能正在持续付出,除了体力和脑力之外的第三种劳动——情绪劳动。

带着面具工作的你

正在情绪劳动中

曾经我们以为,工作就是到点上班,到点下班,只要完成任务达成 KPI 就好。

但真实的职场,没有这么简单。

想给方案提建议但又怕得罪同事,开口前要反复斟酌好话术;

甲方对第八版策划案提了修改意见,心里再不满也只能熬夜笑着改好第九版;

项目组有了矛盾分歧,作为负责人多方周旋平衡需求,保证按时交付;

……

每天对内小心翼翼发邮件,对外和客户拉拉扯扯。每一个叹气打出的好嘞,加油背后,不是简单的职场高情商。

你,正戴着微笑的、积极或和善、耐心的面具进行情绪劳动。

1983 年社会学家 Hochschild 正是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她提出:

情绪劳动这个词是用来形容个体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呈现出环境期待和接受的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

情绪劳动也是我们为工作付出的,具有交换价值,因此应该反应在工资酬劳中。

简单理解,在工作中一个人需要付出情绪上的努力,这部分也是我们为了赚钱达到公司或者老板的要求(或者潜在要求)而做的。

比如空姐、柜员、销售,微笑就是他们的工作职责——无论今天遇到了多糟心的事,面对客户都要带上微笑面具。

客服人员,就算接到了毫无缘由的辱骂性电话,也要温柔说出亲,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这是工作里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往往为此付出的心力,还会持续到工作之外公司没有付出酬劳的时间。

随着工作越来越复杂多样,各行各业都需要情绪劳动,我们每个人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客服。

它可能发生在工作场合

比如每周的部门例会,要付出积极的样子

比如对客户的评价,要付出会继续努力的样子

也可能发生在非工作场合,

比如和领导吃一段饭,要付出倾听

比如参加一场团建活动,要付出合群

它可能发生在和人面对面的场合中

比如项目讨论会,要付出持续调动夸夸别人的样子;

也可能发生在线上

比如小心翼翼斟酌每一个邮件用词,生怕触犯或者忽略了哪一方;

甚至,对情绪劳动的要求早就偷偷写进招聘的工作职责里:

工作能力强的同时,还要情绪稳定,善于沟通,面对困难顶住压力,灵活应对……

一个普通的技术人员要求

情绪劳动已经成为这个时代职场的准入门槛。

过度的情绪劳动

正在拖垮我们

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劳动,怎么就让人累呢?

就像体力一样,人的情绪资源也是有限的,也会有耗尽的时候,心理学上称为情绪耗竭,会带来精神和身体的双重疲惫感。

但情绪劳动并不是情绪越饱满强烈就消耗越多,而是来自于表面和内心的差距。

简单来讲就是,你戴上的微笑面具越多、越厚,消耗得就越多。

面对无理取闹的甲方

即使内心极度不认可

仍要微笑说您讲得有道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面对瞎画饼的上司

即使很久没有涨工资

也要装作认同和期待的样子「一起拼呀」

面对甩锅的同事

即使心里已经骂骂咧咧

仍要主动说让我们一起来复盘下这次的失误吧

而这样的情绪劳动,正在成为新型的工作压力源和疲劳来源。

大量研究还发现,这种内外不一致的情绪感受,还会受到工作环境和制度的影响而变得更强:

关于情绪的规则、考核、监控越多,情绪资源消耗就越严重。

老板讲话要积极发言支持,面对甲方的需求不能说 no,和同事的关系纳入 KPI 考核,在内部外部都要赔笑沟通……

我就想简单上个班,烦死了!

当从不舒服好累变得麻木枯萎,你的情绪已经耗竭了,而这就是倦怠甚至抑郁的源头。

看到你的内在情绪

很重要

这两年,职场流行着一个新概念:精神辞职。

大概就是,不追求领导的认可和升职加薪,以最小限度的自我消耗完成工作。

听起来有点消极,但它背后其实是一种反抗和自我保护:我不是为了完成 KPI 的工具人,我的情绪需要得到回应。

研究发现,越渴望真诚以待、越内向、越被期待笑脸相迎的人,反而越容易受到情绪劳动的困扰。

很多时候,导致情绪耗竭的巨大落差不是工作没达成,而是每天不得不做着毫无意义的狗屁工作,还要承受不被理解不被重视的否定和委屈。

生活压力之下,疲劳是真实的,无力也是真实的。

那从允许自己不微笑,不积极开始吧。

被骂了、受挫了、吵架了、出意外了……不用硬逼着自己快速进入「职业」状态,而是给自己一段小小的时间,先释放你的不开心。当情绪被看到被处理,落差和消耗就会缩小。

工作是人生的一部分,并不代表全部的你。

除了工作之外,我们还是一个有自己爱好、朋友、喜恶和憧憬的人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