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红楼梦》说明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基本关系

如题所述

首先,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所谓环境,就是那种形成人物性格,并促使他们行动的客观条件。红楼梦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就是环绕着她的典型环境的产物。她自小饱读诗书,才思聪慧,这使她善于思考。幼年失去母亲,礼教的约束相对少一些,才有了个性自由滋生的空间。寄居贾府之后,贾府所需要的却是宝钗那样的女性,客观环境与她自由的个性形成了强烈的冲突,造成了她与环境的格格不入,环境对她“风刀霜剑严相逼”。她唯一的寄托就是与宝玉的爱情,但是这样的爱情也是无助无望的。多种环境的塑造下,就有了林黛玉这样一个临风洒泪,弱柳扶风,但是嘴上却尖酸刻薄的女孩子形象。
从上面的论述也不难看出,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典型人物性格的基础,它还逼迫着人物行动,制约着人物的性格发展。黛玉就是在长期寄人篱下的环境中变得越发多愁善感,她的敏感——别人无意的举动她都看成是对自己的轻蔑,也是在这样的典型环境中形成的。
我们要注意的是,典型人物在环境面前并非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他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这一点落实到红楼梦上,则是在王熙凤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凤姐那种心思细密、八面玲珑的本领,以及狠辣的手段,无疑都是在王家与贾家这样的大家族中形成的。但是她的这种脾性手段又反作用于整个家族。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我们不能想象让林黛玉走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也不可能让唐僧来做宝哥哥。这是一点玩笑话。

前半部分参考了童庆炳先生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21到222页。
剩下那些不怎么上道的就是我自己杜撰的了。见笑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29
我自己的一些拙见,请大家帮我看看哦
薛宝钗:在当时的社会中,聪明伶俐的宝姐姐是比较吃香的,她是那种很会笼络人心的人,上到贾母,下至丫鬟小厮都觉得她是比较好的,最起码是比她的情敌林黛玉受欢迎一点(虽然我个人比较倾向林妹妹)说她会笼络人心,一点都没有夸大其辞的成分。
比如说有一次,宝钗过生日,贾母让她点自己喜欢的戏剧,她却点了贾母最喜欢的,处世世之道很是圆滑。
还有一次,王夫人逼得金川跳井,事后连王夫人自己都觉得愧疚,她却说“我看她多半是下去玩,不小心掉下去的,哪里会生那么大的气?”真是及尽奉承之辞啊
又如有一次,宝钗路过花园,不小心听到丫鬟在将悄悄话,正好被丫鬟看到时,她就装出玉黛玉在戏耍,故意说道:颦儿别跑!”虽说她并不是有意驾祸林黛玉,但可见她为了自己的利益,便会向他人推卸责任!
当然,宝姐姐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她的很多行为都是很合乎礼教的.所以她的很多想法也都为封建礼教所束缚,其中也有她自己的无可奈何!
有一次林妹妹酒后失语,说出了〈西厢记〉中的词句,她便向黛玉吐“肺腑”:“你以为我是什么?从小我也是个淘气的....”
礼教让她怎么做,她就怎么做,这也是她最后婚姻悲剧的根源所在:嫁了宝玉,做了梦寐以求的“宝二奶奶”却只能独守空房(也有人说最后宝钗嫁给了贾语村,在此不做详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