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和王安石是政敌吗?

如题所述

王安石和苏轼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中的两人,其才华不用怀疑,两人的关系非常微妙复杂。在政治上,苏轼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反对王安石改革科举,甚至写诗讽刺王安石新政。而到了司马光掌权的时候,苏轼反对司马光全部废除王安石的变法,应该保留部分变法内容,但是没有成功从而被贬官。王安石变法时候,确实把苏轼给贬官了,可是在王安石罢相后,在“乌台诗案”力保苏轼救了苏轼一命,苏轼对王安石的救命之恩是很感激的。其实总的来说,王安石和苏轼之争挺像君子之争,和而不同,其中参杂了太多的个人情感在里面。
王安石和苏轼在官场上有着利益的对立。王安石变法最主要的就是打击地主豪强,收取他们非法占有的财富和土地,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苏轼刚好是地主家庭出身,王安石要收割地主的财富,当然和苏轼水火不容了。苏轼也不能抛弃培养自己的家族去支持王安石变法吧,于情于理苏轼都要站在家族这一边,所以在政治立场上,王安石和苏轼是天然的对立关系。
当然啦,苏轼是个性情中人,他也知道宋朝面临的弊端,也是该到变法的时候。苏轼主张的是变法循序渐进,慢慢来,不能过于急躁,在变法派和守旧派中达到平衡点。而王安石认为,变法必须刻不容缓,朝政弊端必须下猛药来治,等慢慢来,黄花菜都凉了,对地主就不能有丝毫的妥协。王安石是个性格执拗的人,要么就支持我,要么就反对我,绝没有中间道路可言,搞中间派王安石绝不喜欢。就是因为王安石的性格,很多朝廷上的中间派就站到了守旧派这边坚决对抗变法,苏轼也是无奈加入守旧派了。所以朝堂上,就泾渭分明的成了两派的斗兽场,因反对而反对,不怎么理性的争斗了。因此苏轼反对王安石的变法,反对王安石的改革科举,毕竟科举不考诗词了,对苏轼来说是不舒服的。虽然说苏轼是有理性的,只是到了党争这个时候,苏轼是王安石的政敌,那王安石当宰相当权贬了苏轼的官也就很正常了,这是对事不对人了,不是因为讨厌苏轼而贬了他的官。
后来王安石被罢相,苏轼虽然上台了,可是由于牵连到“乌台诗案”被人诬陷,关进大牢了。这时王安石认为苏轼是个有能力的人,不能随便的杀掉,因此亲往京城,向皇帝上书力保苏轼。苏轼因此保了一命。苏轼对于王安石的救命之恩很感激,专门去拜访了王安石,一起喝酒畅谈,很有一番好朋友相处的感觉。后来司马光的守旧派掌权了,王安石被贬出朝廷,苏轼也再次上台了。
司马光要全部废除王安石的变法,苏轼明确反对,认为应该保留一些有用的变法,不能全盘否定变法,这确实是为国家利益考虑,只是司马光不听,又贬了苏轼去岭南。这就是苏轼的为人,他就是个性情中人,他有自己的良知认识,他认为王安石的变法不全是坏的,只是反对变法的方式,就个人而言苏轼是敬佩王安石的为人和能力的,同时对王安石的文学才华还是认同的,有点惺惺相惜的感觉。所以说王安石和苏轼并没有个人的恩怨,只是政治思路上面想法不同罢了,并不妨碍他们互相欣赏,文人嘛都有高古的情怀,他们两人正是这样的人。王安石和苏轼可以说是有君子之争,也有君子之交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24
是也不是,苏轼反对过王安石变法中的一些举措,但并不是完全反对变法,可以说苏轼是典型的对事不对人,他和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还是有区别的,而司马光就是王安石的头号政敌了。
第2个回答  2021-08-24
是的,在宋朝,王安石推行青苗法,锐意改革,他属于新党,而苏轼包括欧阳修等人极力反对,认为该新法不利于民,被称为旧党,他们其实只是立场不同。
第3个回答  2021-08-24
同为“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与苏东坡,政见却不同,王安石提倡变法,而苏东坡不赞成,所以两人的关系不好.在宋神宗统治年间,王安石曾做过宰相,苏东坡官卑职小,郁郁不得志,甚至被流放到了海南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