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亡了108年,为啥清东陵还有守陵人,谁给他们工资?他们是谁?

如题所述

公元1912年,继位不到4年,年仅6岁的溥仪,在时代的洪流中不能避免地成为了过去,和他一起变成落日黄昏的还有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以及那个腐朽难堪的泱泱清朝,随后即便他如何在复辟的梦想中挣扎都无济于事,1967年的溥仪被以平民的身份葬在了华龙皇家陵园。

溥仪没能享受到历代皇帝的殊荣,无论是清西陵还是清东陵,他都没能挨上边,华龙皇家陵园虽称“皇家”,但其实跟真正的皇家没有太大关系。不过即便末代皇帝如此尴尬,清朝已亡国108年,清东陵却依然受到了守陵人的悉心照料,这让人不禁疑惑:他们为何这么忠心?他们的薪酬又从何而来?

一、守陵人的忠心本质

清朝的清东陵始建于1661年,从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开始到溥仪继位的那一年戛然而止,一共历时247年,葬着161人,其中包括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而随着陵寝的修建一起诞生的,是清朝的陵寝制度。

皇家的陵寝必然存在着大量的金银珠宝,为了避免被盗被抢被毁,除了陵寝本身内部会有一些机关设计,或者掩人耳目的虚假传说,历代皇帝都会派人驻兵把守,同时建筑都需要人维修维护的,这样就催生了皇朝一个专门关于陵寝的机构——泰宁协,从雍正帝修建泰陵店伊始。

清朝的陵寝制度和泰宁协机构会严格把控守陵人的选择,什么样的人才能当上守陵人呢?

答案是根正苗红的上三旗。也就是正黄、镶黄、正蓝这三旗,他们是由皇帝直接统辖的三个旗,一部分军队出身的作为陵寝的侍卫进行巡逻防护,一部分宫女太监作为陵寝的看护进行诸如祭祀洒扫等工作,还有一部分是专业的陵寝修建人员,当然职业划分可能并没有这么明确,不过这部分人员最终都会被赋予最低七品官职,对于很多人来说,可以算是一个好差事。

那他们会怎么继承这个职业呢?当然还是“父死子承”和“代代相传”。从第一批守陵人开始,他们会在附近的地区建立一个村子,以便就近看管这个陵寝,除了伺候的人都是入土的人之外,他们其实和在宫中差别不算太大,有严格的制度和军队把守,但相对来说还是自由一些,皇帝不会总是惦记着一个陵寝,甚至还会避讳,他们因此也不必遭受宫中遴变的倾轧。

所以其实守陵人一开始并不是因为自己忠心,这只是一个职位,和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不过因为“代代相传”的制度,和这个职位清闲,又是个“肥差”,所以很多守陵人都会愿意让自己的后代继承。但这种继承慢慢发展到后来,就变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不少守陵人都存有的信念感。

二、守陵人的薪酬来源

清朝的守陵人既然是安排了制度和划分了机构的,那当然是由朝廷来支付薪酬,给他们赋予官职或发俸禄,这一是为了避免监守自盗,也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而清朝统治结束之后,1912年其实袁世凯并没有对清朝的官员和皇族赶尽杀绝,甚至当时溥仪还住在宫里,生活依然极尽奢华,这是因为他希望能让溥仪尽早退位,所以给予了一系列的优待,这些优待里面就包括了对皇陵的修建维护,当然守陵人的工资就归袁世凯这边的北洋政府发放了。

但军阀混战和政权更迭时期,已经没有人还有心思管守陵人的工资问题,所以守陵人因为拿不到饷银,纷纷开始逃跑,逃跑的时候还不忘带走一些陵寝里的东西,于是那时候的清东陵饱受劫掠,1928年流氓军阀孙殿英更是借演习之名对乾隆皇帝、慈禧太后的陵寝“地宫”进行爆破,以至于大量珍宝流失散落。

新中国成立后,零星还留下来的守陵人们,就居住在第一代守陵人们居住的村落,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他们已经又发展起来,并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他们的薪酬可能是祖先的遗留,也可能是除了守陵人之外的身份给予的,当然更可能是国家发放的——作为文物保护的需要。

这时候的守陵人已不再将守陵当作职业或者任务,他们身上存在着对于很多人来说虚无缥缈的执着和信念。从一份职业发展到一份传承百年的信念,清东陵守陵人这一百多年间的变更历史和思想,都值得我们研究和钦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8
没有人给他们工资,他们都是大清曾经最忠诚的爱国者,所以才会一直守着。
第2个回答  2021-01-18
现在那里是旅游景点了,属于文物古迹。守陵人应该是国家直接给发工资的,他们和故宫等景点的工作人员性质是一样的,
第3个回答  2021-01-21
清东陵虽然是清朝皇室的陵墓,但是也算是文物啦,国家对文物保护还是很上心的,守陵人的工资应该是国家支付。他们是清朝泰宁协这一机构的后人吧,这一机构主要有正三旗的人构成,这样看的话,坚持下来的原因既有一种传承,也是一种信仰吧。就和非遗差不多的感觉。
第4个回答  2021-01-26

大清亡了108年,为何清东陵还有守陵人呢?他们的工资又是谁发的?其实清东陵虽然是清朝皇室的陵墓,但也算是文物,国家对文物保护还是很上心的,所以守陵人应该是国家直接给发工资的。他们和故宫等景点的工作人员,性质是一样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