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在平仄上有什么要求?

宋词是根据词牌填词的,是不同词牌平仄的要求不同,或者有什么共通的地方?

知道了甚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甚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它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1],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2)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这种平仄规则在律诗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五、六两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关于诗词的平仄规则,下文还要详细讨论。现在先谈一谈我们怎样辨别平仄。 如果你的方言里是有入声的(譬如说,你是江浙人或山西人、湖南人、华南人),那么,问题就很容易解决。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像广州入声还分为三类。这都好办:只消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阳入合并为仄声,就是了。问题在于你要先弄清楚自己方言里有几个声调。这就要找一位懂得声调的朋友帮助一下。如果你在语文课上已经学过本地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规律,已经弄清楚了自己方言里的声调,就更好了。 如果你是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的人,那么,入声字在你的方言里都归了阳平。这样,遇到阳平字就应该特别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属于入声字的。至于哪些字属入声,哪些字属阳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韵书了。

如果你是北方人,那么,辨别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处稍有不同。古代入声字既然在普通话里多数变了去声,去声也是仄声;又有一部分变了上声,上声也是仄声。因此,由入变去和由入变上的字都不妨碍我们辨别平仄;只有由入变平(阴平、阳平)才造成了辨别平仄的困难。我们遇着诗律上规定用仄声的地方,而诗人用了一个在今天读来是平声的字,引起了我们的怀疑,可以查字典或韵书来解决。 注意,凡韵尾是-n或-ng的字,不会是入声字。如果说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西北部来说,ai,ei,ao,ou等韵基本上也没有入声字。

总之,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这人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才能消除的;但是,平仄的道理是很好懂的。而且,中国大约还有一半的地方是保留着入声的,在那些地方的人们,辨别平仄更是没有问题了。

【注释】:
[1]"铿锵",乐器声。指宫商协调。
词的平仄
词的特点之一就是全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最明显的律句是七言律句和五言律句。有些词,一读就知道这是从七绝或七律脱胎出来的。例如《浣溪沙》四十二字,就是六个律句组成的,很像一首不粘的七律,减去第三、第七两句。这词的后阕开头用对仗,就像律诗颈联用对仗一样。《菩萨蛮》前后阕末句本来用拗句(仄平平仄平),但是后代词人许多人都用了律句,以致万树《词律》不能不在第三字注云"可仄"。如果前后阕末句都用了律句,那么,整首《菩萨蛮》都是七言律句和五言律句组成的了。不过要注意一点:词句常常是不粘不对的。像《菩萨蛮》开头两句虽然都是律句,但它们的平仄不是对立的。

不但五字句、七字句多数是律句,连三字句、四字句、六字句、八字句、九字句、十一字句等,也多数是律句。现在分别加以叙述。

三字句。--三字句是用七言律句或五言律句的三字尾。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如"须晴日",平仄仄如"俱往矣",仄平平如"照无眠"。两个三字律句用在一起如"青箬笠,绿蓑衣"。

四字句。--四字句是用七言律句的上四字。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天高云淡",仄仄平平如"怒发冲冠"。两个四字律句用在一起如"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如果先平脚,后仄脚,则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六字句。--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扩展,我们把平起变为仄起,仄起变为平起,就扩展成为六字句。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如"我欲乘风归去";平平仄仄平平如"红旗漫卷西风"。两个六字律句用在一起如"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八字句。--八字句往往是上三下五。如果第三字用仄声,则第五字往往用平声;如果第三字用平声,则第五字往往用仄声。下五字一般都用律句。第三字用仄声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第三字用平声的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九字句。--九字句往往是上三下六,或上六下三,或上四下五。一般都用两个律句组合而成,至少下六字或下五字是律句。如"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十一字句[30]。--十一字句往往是上四下七,或上六下五。下五字往往是律句。如"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又如"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词中还有二字句、一字句、一字豆[31]。现在再分别加以叙述。

二字句。--二字句一般是平仄(第一字平声,第二字仄声),而且往往是叠句。?山下,山下"。又如王建《调笑令》,"团扇,团扇。……弦管,弦管"。个别词牌也用平仄,如辛弃疾《南乡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一字句。--一字句很少见。只有十六字令的第一句是一字句。

一字豆。--一字豆是词的特点之一。懂得一字豆,才不至于误解词句的平仄。有些五字句,实际上是上一下四。例如"望长城内外",望字是一字豆,"长城内外"是四字律句。这样,"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和"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就成为整齐的对仗。

特种律。--特种律句主要指的是比较特别的仄脚四字句和六字句。仄脚四字律句?平平仄仄",但是特种律句则是"仄平平仄"(第三字必平);仄脚六字律句是"仄仄平平仄仄",但是特种律句则是"仄仄仄平平仄"(第五字必平)。《忆秦娥》前后阕末句,依《词律》就该是特种律句。其实,前后阕倒数第二句也常常用特种律句。如"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如梦令》的六字句也常用特种律句。如"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直指武夷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又如"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却道海棠依旧","应是绿肥红瘦"。

拗句。--大多数的词牌都是没有拗句的。但是,也有少数词牌用一些拗句。例如《念奴娇》前后阕末句(?一时多少豪杰","一樽还酹江月"),《水调歌头》前阕第三句上六字(如"不知天上宫阙"),后阕第四句上六字(如"一桥飞架南北"),都是"平平平仄平仄",就都是拗句。

总之,从律句去了解词的平仄,十分之九的问题都解决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18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曰: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简单来说,区别平仄要诀是"不平就是仄"。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份变为去声,一部份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并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如下: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第一声 第二声 第三声 第四声

例如:

妈 麻 马 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005062.html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1-21
平仄诗二十八式格律表
平韵诗十六式,仄韵诗十二式表:
【五绝】五言绝句的省称。指五言律绝。四句二韵或三韵。
平仄定格凡四式:
(1)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 首句平起不入仄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2)首句仄起入平韵式 首句平起入仄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3)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 首句仄起不入仄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4)首句平起入平韵式 首句仄起入仄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注:仄起式,指首句第二字为仄声;
平起式,指首句第二字为平声。
【五律】五言律诗的省称。八句四韵或五韵。
平仄定格凡四式:
(1)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 首句平起不入仄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2)首句仄起入平韵式 首句平起入仄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3)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 首句仄起不入仄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4)首句平起入平韵式 首句仄起入仄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七绝】七言绝句的省称。指七言律绝。四句二韵或三韵。
平仄定格凡四式;
(1)首句平起入平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首句仄起入平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韵七绝二式表]
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七律】七言律诗的省称。八句四韵或五韵。
平仄定格凡四式;
(1)首句平起入平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首句平起不入平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首句仄起入平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首句仄起不入平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律仄韵二式表:]
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