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北洋水师为什么在甲午海战中会惨败?

如题所述

原因如下:

一、纪律败坏。按《北洋水师章程》规定,除提督之外,其余的官兵都要住在船上,但将士都无视这一规定,大部分都上岸居住。

二、内部不团结。。朝中的主战派与洋务派是水火不容,两者矛盾重重,主战派以清流派为主,清流派处处为难洋务派。

三、观念落后。禁海后,国人在甲午战争时对制海权一窍不通。。许多大臣对海军都没有太大的认识,把它视为辅助陆军的兵种

四、海军并未中央化。北洋水师属于李鸿章的私人所有。

五、军费滥拔滥用。海军军费经常被挪用,清廷也不再向北洋水师提供购买枪炮的资金。

六、选帅失当。丁汝昌并不是北洋水师提督的合适人选,他原是骑兵将领。

北洋水师建立历程:

北洋水师,也叫做北洋舰队,是中国清朝建立的第一支现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所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为强大的。

北洋水师由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督建。1875年,李鸿章在英国订造了4艘炮船,开始了清政府向国外订购军舰的历史。1879年,向英国订造巡洋舰“扬威”“超勇”。1880年,向德国订造铁甲舰“定远”“镇远”。之后又陆续从国外订购多只舰船。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师正式宣告创立,从此中国海军拥有了一支在当时堪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然而,1888年后北洋水师的经费大大减少,此后数年都未购置新舰,这也为后来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的惨败埋下了伏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2-28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之声首档全媒体专栏真实甲午:无法爆炸的炮弹。
黄海海战之后,日本海军在官方编写的海战史中,用图示的方法标示出了北洋军舰每一枚击中日舰的大口径炮弹的射入位置,几乎所有命中的部位都是军舰的要害,比如机舱、水线等等,但是多数都没有爆炸,因此日舰并没有被击沉。因为北洋海军使用的多为实心弹,这种炮弹只能击穿穿,无法爆炸。如果当时中国军舰是火药弹头,那么沉睡在中国黄海海底将会是日本军舰。
《清史稿· 李鸿章传》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宰相合肥天下瘦,李二先生是汉奸。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这些流传在清末朝野的诗句,满天飞。岂是事岀无因。
担任天津军械局总办、负责军需供应的张士珩就是李鸿章的外甥,其供给海军的弹药不合格,许多弹头并未填装炸药、“实有泥沙”,导致日本吉野号中弹竟然安然无损。
李鸿章的外甥张士珩任天津军械局总办,负责军需供应,他“偷盗抵换”,供给海军的炮弹量少质差,致使黄海之战舰队炮弹缺药少弹。
张仲炘说,1894年8月4日,天津日本间谍被破获后,还查出地雷炸药八箱,但李鸿章却在审理后,不仅隐匿不报,而且私放间谍,并给银两资助跑路。 1894年8月13日,余联沅奏称:“天津拿有倭人奸细,供出拟用炸药轰火药局。目的使中国北洋水师弹药缺少。
李鸿章的外甥张士珩任天津军械局总办,负责军需供应,他“偷盗抵换”,供给海军的炮弹量少质差,致使黄海之战舰队炮弹缺药少弹。天津军械局的行为与日本攻打中国北洋水师而能致胜的思路高度吻合。
中国军舰战力跟日本军舰战力分别是重炮战力和快炮战力。重炮战力只需要敌舰中了7-8炮,就能毁掉一艘军舰。快炮战力需要一百炮才能毁掉一艘军舰。如果黄海一战,中国军舰重炮是火药弹头,可能历史将会改写。日舰中了一炮几十斤的弹头炸开了,舰身就会形成强烈的振荡,就会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的不适反应,同时也会大大缩减敌军的攻击能力,从而赢得战争。说不定,黄海一战就能全歼日军。问题是出在中国军舰是以泥沙弹头力战日本军舰高爆火药弹头。怎么可能不输?这些都是李鸿章岀卖国家有力证据。李鸿章自嘲自己是裱糊匠,海军也是纸糊的。乍听之下,让人觉得李鸿章好像比较坦诚,敢自揭其短。而事实上,这是老奸巨滑的言词,引导话题,忽悠中国,转移视听,不让别人把话题转入卖国贼或者把他以奸细论罪。这海军可是左宗棠和沈葆桢培养的海军,可不是纸糊的,那可是经过严酷军训培养出来的海军,海军知识和素养远超日本海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