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哪三孝?

如题所述

不能事亲(孝养父母、爱护家人),是一不孝;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义行事),是二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为有道德的贤人君子,是三不孝。

不孝有三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话。

扩展资料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传说中,舜帝的父母不贤,导致舜帝一直没能娶妻,舜帝最后只好不告知父母,自行娶妻。

孟子评价: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对于该段文字的解释,目前有两种观点:第一,汉代赵岐在《十三经注疏》中将“后”解释为后代的意思。第二,后代学者对该文有不同看法和译法,倾向于将“后”理解为“尽后代的责任”。尚无具体的学术性定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不孝有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人的三孝是指: 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所以第一种孝是说在父母有错时要及时的指出,不能陷父母于不仁不义中。 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我认为第二种孝是指在父母年老时无论自己是贫是富,都应该赡养,供养父母。让父母老来无忧。 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自古以来我们国家的传统就是养儿为防老,养儿为传宗接代。此也就是第三孝吧。
记得采纳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4-27
所谓“三孝”,即“大孝”、“中孝”和“小孝”。 “大孝”就是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维护国家的尊严,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当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害时,我们就要尽力维护,甚至于牺牲个人利益,包括生命。 “中孝”即要尊敬长辈,尊重同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以礼待人,团结友爱,不做损人利己之事,要诚信真诚。 “小孝”即要赡养老人,孝敬父母,不但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关心老人。平时多与父母进行交流,使他们能舒适安逸地度过晚年。
第3个回答  2020-11-12
1.三孝指的是忠义,奉亲,有后。

2.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3.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第一种孝意为在父母有错时要及时的指出,不能陷父母于不仁不义中。

4.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第二种孝是指在父母年老时无论自己是贫是富,都应该赡养,供养父母。

5.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自古以来我们国家的传统就是养儿为防老,养儿为传宗接代

不能事亲(孝养父母、爱护家人),是一不孝;不能事君(恪守本分、忠义行事),是二不孝;不能立身行道,成为有道德的贤人君子,是三不孝。

不孝有三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话。

扩展资料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传说中,舜帝的父母不贤,导致舜帝一直没能娶妻,舜帝最后只好不告知父母,自行娶妻。

孟子评价: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对于该段文字的解释,目前有两种观点:第一,汉代赵岐在《十三经注疏》中将“后”解释为后代的意思。第二,后代学者对该文有不同看法和译法,倾向于将“后”理解为“尽后代的责任”。尚无具体的学术性定论。
第4个回答  2014-04-27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 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白话问解释就是: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 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