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如题所述

《论语》感悟(八十四)

原文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书中译文 :孔子想搬到中原以外的九夷地方居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闭塞、落后,您怎么能居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住,怎么会鄙陋呢?”

我的感悟 :

《论语》又一次让我们见证了孔子的文化自信。

九夷 :先秦时对居于今山东东部、淮河中下游部族的泛称。当时那里交通闭塞,经济、文化相比中原地区较落后。

陋 :文化闭塞、愚昧不开化。

孔子心情不好的时候,也会发牢骚。前面他曾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说呀,我的理想如果行不通,我就坐一叶小舟,从此江海度余生。

今天,孔子不知道怎么回事,忽然想去偏远地区居住。估计是中原战乱不断,他周游列国推行仁政处处碰壁,打算移民少数民族地区。

有人对他说,那里简陋、闭塞,吃穿住行都不方便,你去那里咋生活耶?

孔子在这里造了一句电光闪闪的话语:“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子是说:我去那里,有饭吃,有书读,有学生教,传播文明,还怕它落后不成?

用现在的文艺说法就是:我在此山,此山即昆仑;我在此水,此水就是黄河长江;我去陋地,陋地将变成世间天堂。

这句话后来被刘禹锡引用到他的千古名文《陋室铭》中,成就了一句画龙点睛之笔。

樊登老师解读:这句话代表了大丈夫的气魄,以及孔子的文化自信——把自己活成一道光,照到哪里哪里亮。

历史上著名的“斜杠青年”、大文豪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至民风落后的黄州,他在那里开荒种地、发展慈善事业,教当地农民学吃猪肉,发明“东坡肉”,并写诗作赋。京城里的流行歌曲依然出自苏大才子的手笔。

后再次流放至弥漫着瘴疠之气的岭南惠州,那里人烟稀少,生产力落后。苏东坡看到农民弯腰耕田插秧的辛劳,就发明了秧马,解放了当地农民的老腰。

最后,60多岁的苏东坡被贬至高温闷热潮湿且更蛮荒的海南。人家照样一边美滋滋地吃生蚝,一边教当地土著人学文化,给穷人治病,融洽了当地居民和汉人之间的关系。

苏东坡真真践行了“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我的女同事洁,也是一位不惧“陋地”的真君子。

此小女子聪明好学勤奋情商高,经人介绍结交一男朋友。小伙子那那都好,就是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工作。结果和洁相处仨月,埋头苦读积极寻职,居然找到了工作且努力向上乐观开朗。

结婚后婆婆嫌弃洁出身寒门,经常言差语错不待见。洁依然尊公敬婆建家园,将全部积畜拿出来把婆家的危房改建成三层小楼。如今,婆婆荣升“包租婆”,整天乐呵呵地为孩子们做吃做喝,收到房租赶紧上交儿媳妇儿。一家人和和睦睦、其乐融融。

在办公室,她常说的话是“我就是个有福里人,在哪哪谁都对我好。我真是无以回报”。这么可爱的人儿谁会不喜欢?所以,办公室里有了她,欢乐多,干劲足。

这就是现实板的“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当然,我也会听到有些人倒苦水:父母控制我,领导压制我,同事踢踩我,朋友背叛我……如果像孔子、苏东坡、洁那样,努力学习,用智慧、用爱和身边的人相处,“何陋之有?”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我们确实身居陋室,交有渣人,就经常用这句话给自己打气:“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樊登老师说,将自己活成一束光,即使照亮不了更多的人,也不惧怕黑暗。

今天学习的内容,记录在《论语》“子罕篇”第14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