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称王的诸侯和周天子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周天子成了什么样的"天子"了?

如题所述

1、关系:周天子分封天下,将土地和连同人民,分别授予先古圣王后裔、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以拱卫王室。

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远氏族部落首领)分封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周王先后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卫、宋、晋等。

2、周天子为天下之主,共传30代37王,后期周天子大权旁落,但仍为名义上的华夏最高统治者。

扩展资料:

西周诸侯的爵位:

1、公爵

西周的诸侯国只有宋国、杞国、祝国、焦国、蓟国、陈国、虢国七个公爵诸侯国,其中虢国是因其开国君主虢仲是周文王之弟,故被周武王封为公爵,其余六国君主之所以被封为公爵,皆因其为之前的王者之后裔。

2、侯爵

侯,是五等爵的第二级。

公、侯的封地虽然都是方百里,但公爵位尊,是王室的客,可以组建“三师”军队,有较大的独立性。

3、伯爵

伯爵遍布于王畿内外。在周天子畿内,土地无多,所以不封侯而封伯。

4、子爵、男爵

周代所封诸侯虽为五等,但从封地或所食之地看,实为三等。而公与侯、侯与伯、子与男等的差别,只是礼仪形式问题。所以经过从西周到春秋的二、三百年变化,大体上就变成了《春秋》所说的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代诸侯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3
东周时期王是最崇高的称号,只有周天子才能拥有,而如果诸侯有称王的,则表示这个诸侯国已经不承认周天子对自己的领导权了 其实在春秋时期诸侯中称王的并没有几个,这其中包括楚国,吴国,越国。而春秋五霸中最出名的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礼尊周天子都是最重要的一步,所以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是在名义上很尊重周天子的。到战国时期,由于秦迁九鼎,东周灭,各诸侯心中再没任何顾忌,加上少数国家已经称王,其他国家(包括七雄中尚未称王者以及宋国等强国)才陆续称王 至于你说的周天子成为什么样的天子,从平王东迁东周建立起,周天子就应经式微,东迁不久就受郑庄公欺负,所以周天子完全是没有实力,仅剩一个空架子的天子
采纳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4-26
春秋战国是由以各诸侯国君为核心的专制和以贵族政治为主的政体结构,向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和以官僚为辅佐的政体结构转变的时期。 (一)各国君主的名号和职权的变化 春秋前期,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原来最尊贵的名号"王",在此时虽然还作为周天子的专称,但其政令已逐渐不能越出王室的所辖之地。春秋列国在名义上还奉周天子为宗主,但实际上已经相对独立,并且逐渐建立和完善自己所辖地区内的各项政治制度,出现列国并峙的局面。然而,它们并没有摆脱传统的意识,各国的君主还依照周天子的分封秩序,分别称为公、侯、伯、子、男。虽然列国国君纷纷僭越周礼,按照天子规格举办礼乐,但是他们并没有完全成为独立国家的君主,有关本国的重要事务在形式上还要向周天子请示。 春秋中期,出现强国争霸的局面,周天子表里俱失,王室不再有实质和名义上的约束力了。先后形成的霸主,取代周天子为列国的盟主。这种结盟是在不干涉列国内政的情况下形成的,列国各有主权,但又必须服从盟主的征调。这样就导致列国国君的名号除了按原来周王分封的秩序称呼之外,还要视本国势力的强弱而定。例如晋就是以侯国争为霸主,进而改称公国的。 列国相互争霸,竞相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以掠夺土地为主要目的的战争更加频繁,大国吞灭小国,逐渐地摆脱血缘组织的残余,向领土国家转变。
第3个回答  2014-04-26
各位诸侯是周天子的臣,但是由于皇室衰微,所以各诸侯拥兵自重,群雄割据。周天子变成了有名无实的天子,任人摆布的人。
第4个回答  2020-02-19
说白一点,周后期和现在联合国一样,需要的时候就叫上,不需要各国玩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