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状况

如题所述

国外固体矿产分类分级大致有两类: 一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属于技术型分类,为计划经济国家所使用; 另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属于经济技术型分类,为市场经济国家普遍接受。

1. 美国矿产资源分类

美国的矿产资源分类是 1980 年美国地质调查所出版的 《831 号地质调查通告》发表的美国矿业局和地质调查所制定的 《矿产资源和储量分类原则》,如表 8-1 所示。

表 8-1 1980 年美国矿产资源分类表

从表 8-1 可知,美国矿产资源分类系统,首先对矿产资源/储量按其经济上的可行性( 经济利用的可能性) 分为: 经济的储量和边际经济的储量及次经济的资源三类。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分为实测的、推定的、推测的、假定的和假想的储量 ( 资源) 五级。

2. 前苏联固体矿产储量和预测资源的分类分级

前苏联的分类是 1981 年制定的。根据储量及其中有益组分,按其国民经济意义分为平衡表内和平衡表外两类储量。

1) 平衡表内储量。是指在现有先进采掘技术和加工技术条件下,储量利用经济上是合理的,且符合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要求。

2) 平衡表外储量。是根据指标,目前利用经济上还不合理,技术和工艺上还不可能,但将来可能提升为表内储量,且在技术经济指标的基础上,证明保存于地下以后开采是可能的,或为将来附带回收、堆放、保存是合理的储量。

该分类根据矿床研究程度分为A、B、C1级勘探储量和C2级初步评价储量,以及P1、P2、P3级预测资源,形成了包括可供建设利用,可供勘探和可能发现,可能存在及可能利用等所有可能成为资源的分类系统。

图 8-1 联合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图

3. 联合国制定的矿产资源国际分类系统

近些年来,随着各国经济的相互渗透和资源共享,探讨全球统一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方案已引起联合国的重视和各国有关专家的关心,并在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组织下,于 1997 年 2 月 17 日提出了国际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

联合国分类框架采用三维分类法,即根据经济可靠性 ( 经济轴) 、可行性评价 ( 可行性轴) 和地质研究程度 ( 地质轴) 将矿产资源储量分为 10 个类别 ( 图 8-1; 表 8-2) 。

表 8-2 固体矿产 UNFC 矩阵表

其中,经济可靠性分为经济的、潜在经济的和内蕴经济的; 地质研究程度分为详细勘探、一般勘探、普查和踏勘 ( 联合国国际储量/资源分类框架中的地质研究阶段分为详细勘探、一般勘探、普查、踏勘四个阶段,据定义对比,前三个分别相当于我国的勘探、详查、普查,而 “踏勘”在我国矿产勘查阶段划分中没有,经对比,该阶段应在普查之前,为普查提供依据的工作,按我国习惯改名为 “预查”) ; 可行性评价分为可行性研究 ( 或采矿报告) 、预可行性研究和地质研究。将地质研究视为可行性评价的初级阶段,在详细勘查基础上,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属于经济的,以及在一般勘探基础上经预可行性研究属于经济的,称其为储量,其他情形的均称为资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