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唐朝文人写过的文献,如当时是关于何做律诗及在当时格律诗的规律?文献叫什么名字

如题所述

你想多了。律诗发展并且定型于唐代。之前有学者曾经研究过格律,但是只是局限于探索之中。比如南朝沈约《四声谱》,中国古代对诗和骈文在声调、音韵、格律等方面的要求。根据汉字单音节的特点,三国时李登作《声类》,以宫、商、角、徵、羽分韵,首以五声配字音。西晋陆机在《文赋》中说:“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也提出了字音的调配问题。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中有“性别宫商,识清浊”的话,说明已经注意调配,能够识别五声。南齐周颙作《四声切韵》,已开始分别字的平上去入四声。
初唐的诗人宋之问,其诗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为近体诗定型的代表诗人。所作多粉饰太平、颂扬功德之应制诗,靡丽精巧,尤善五言律诗,对初唐律体之定型颇有贡献,尤其贬谪之后,诗句逐渐简单辽阔,但开盛唐气象。但是也没有听说他有什么关于做律诗的规律等等的著作。
你所说的书目可能会出现在唐代晚期,或宋元之际的文学理论专著当中,能够找到少部分记录创作论的。比如: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继承了道家、玄学家的美学思想,以道家哲学为主要思想,以自然淡远为审美基础,囊括了诸多诗歌艺术风格和美学意境。而且从创作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各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对诗歌创作、评论与欣赏等方面有相当大的贡献。但是也没有总结规律啊!
你所谓的平仄规律,清代之后的一些才有人总结的,但是不是唐朝。比如清朝车万育的《声律启蒙》。再者就是民国时期刘坡公的《学诗百法》这本书专为学诗的人指示门径,从声韵、对偶、字句、章法、规则、忌病、派别、体裁八方面入手,按五七言古体、五言律绝、七言律绝的顺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把诗歌创作划分为炼字、造句、属对、押韵,以及起、承、转、合等百种方法,每种方法都结合具体例证,特别是唐诗中的代表性诗篇进行剖析和指导,实用价值极强。初学诗者读此书,可获举一反三之效。追问

1,我发现,初唐甚至李白杜的一些诗有出律现象,可见律诗当时并无定则,诗人在做各种探索;2,切韵和平水对音的总结,并未涉及平仄规律。
那么,近人对平仄和出律的总结,是否只对初学者训练有意义?另外,唐人是否对颈颔联要求对仗,三平(仄)尾,孤平,大拗有专门的论述?

追答

这些是后人总结经验得来的。其实唐代的律诗到晚唐才算成熟,到宋代才正式定型。你要说李杜的律诗不出律是不可能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