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保险都有哪些套路?

5月24日,#保险公司因上海无中高风险区拒赔付#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然而之后,沈女士因为所住小区长时间封控,去申请隔离津贴时,保险公司却几次三番拒绝赔付,理由是“这段时间内,上海并没有中高风险地区”的说法。

第1个回答  2022-05-26
每个保险团队都说自己在招合伙人。 岗位名称包括但不限于“保险销售”、“储备干部”、“投资经理”、“销售总监”、“区域经理”,还有这几年针对留学生群体的“管培生”。 . 进了保险公司,你以为你是员工,其实你就是客户。 卖不出保险就得自己买,没钱买了就招人卖, 等到实在卖不出去,达不到公司的考核标准后就直接走人吧,反正招到的新人会带来新的“自杀保单”和“杀熟保单”。 . ️因为保险公司招聘标准很低、流动频繁,所以能看到保司经常在招聘。 千万别被忽悠了,招你过去的销售总监、销售经理等等其实可能也是刚入职几个月的新人。 . “年薪百万” 卖保险,找你买保险的人越多,赚到的钱自然越多, 但卖不出去,就只能拿个几千块的底薪。 年薪百万,能不能拿到,各凭本事。 . ️实际上买保险能做到年薪百万的人凤毛麟角, 拿那种几十万代理人的公司来说,每个月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能开单, 而那些开单的人平均也就卖出了5、6千元的保险, 再从这里面提个几百千把块钱的佣金,离年薪百万差得不是一个量级, 更别说那些一个月没开张的。 . “ 奖励丰厚” 世界上有两种地方最让人感觉激情满腔, 一个是传销现场,一个就是保险公司动员大会现场。 在一些保司的动员大会上,动不动就是: 年保费1000万,奖励保时捷-帕拉梅拉。 还有各种奖励各种福利, 但落实下来都没有正规文件,互相推诿,也就过去了。 . “保险业是蓝海,是朝阳产业。 美国人均多少多少保单,中国多少多少保单。” 也许这种大饼也能充饥吧。 . ??保险水很深,入行需谨慎。 保险
第2个回答  2022-05-26
谢邀请!在90年代我被一个翁安的熟人骗了,当时他保险保公司跑推销,说参加保险如何如何好,我交一千捌百元给幼儿的保险,我说时间长了难以保证时时都能交上保险费怎么办,他说没有关系随时都可以退保,并参照银行利息本金给予退款,因为都是熟人,相信他不会骗人的。

三年后我才退了一千元,八百元本金被保险公司吃掉,何谈利息呢?在90年代初800元不是一笔小数。

后来又有一些熟人又来骗保,自此后我都一口拒绝。在你签合同时,几张纸的条款都是他们公司的专用术语,一时你根本难于看懂,当你签下名字后,你就已经上套了。所以告戒人们,不要相信那些你认为不会骗你的亲友的花言巧语,他们在利益面前只认钱,在保险公司有提成加工资,而你进他的套路是你吃亏他得利,有如传销性质一样,专门挑选亲友下手,这是我的亲身经历,请大家不要再相信他们继续被骗了。
第3个回答  2022-05-26
再不买,就停售了

“我们这产品是限时几天、亏本销售,再不买就下架了”。

听到这种消息,你是不是觉得有一份天大的便宜就在你面前,不捡白不捡,再不买就被别人抢去了?

然而,这也只是保险公司的一种营销手段而已。

保险产品其实并没有停售,这只是保险公司的炒作手段罢了(这种行为银保监明令禁止,属于违法行为)。

而且,就算一款产品要停售了,那也是因为:

1、产品更新管代、升级成为一款更好的产品

2、产品不符合银保监的监管要求

3、保险公司为了获客才推出的产品,卖多了亏本

所以,大家遇到这种炒作型的销售手法时,一定要清醒一点,保持理智哦~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了:最近我确实听到了好多重疾险要下架的消息,这也是假的吗?

很遗憾地告诉大家,这些停售消息是真的。

最近的重疾险市场可是有大变动了,时隔13年,重疾险出台了新规定。

所以,所有的旧规重疾险都最迟要在2021年1月31日前,全部下架停售。

想要买旧规重疾险的朋友们要抓紧时间了,机不可失。

毕竟现在那么多保险公司都推出了“择优理赔”服务,买旧规产品可以按新规和旧规中最有优势的那个赔。

大家别错过了哦~

想具体了解的朋友们可以看看这篇:定了!重疾险新规发布,所有旧规重疾险都将买不到了
第4个回答  2022-05-26
之前为了工作尝试过做过几家保险公司,其实保险公司的套路是很简单的,但是他是会在。投保的核桃合同,当中会留下很多很多细枝末节的东西,而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一般人大多数就是以自己的想法。来决定购买保险而不是根据。投保者自己想要投保的东西来购买。因此,在报销过程,当中会出现很多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因为这些不确定因素往往是自己没有专心细致的去看这些条款。而把习惯性的东西认为是我投了保险就必须能保。这其实很多的套路是保险公司设定的,而被投保人。或者投保人往往是不去关心的最终。等到。保单出现问题,再去找保险公司理论往往保险公司就会与各种理由拒付,拒赔。
第5个回答  2022-05-26
我的同学为什么会在银行买了份保险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她想去存定期,但大堂里的人给她介绍了理财型的保险,收益比定期高了好几个点,而且还能复利计息。

她被说得云里雾里,受了高收益的诱惑,没有对情况多做了解,自然就掉了坑。

其实保险的理财产品收益并不总是如宣传和演示中那样动人。

大家在买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产品的保底利率是多少,这是绝对能拿到的;除了保底利率,大家还可以关注一下保险公司公布出来的结算利率,一般结算利率较高的就说明公司实力还不错,大家拿到的钱也会多一些。

千款产品评测每天更新 公众号:梧桐保

套路二:保险一分钱一分货
和这个观点相对的另一个套路是“保险公司大小都一样”。

这两种观点都带着自己的立场,我们一个个说:

保险一分钱一分货,这句话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毕竟大公司确实在品牌和网点方面都有优势,而且理赔经验也丰富;但如果要让客户为一个公司支付50%以上的溢价,我想客户还是需要一点知情权的。

而对于保险公司大小都一样,这显然也不全对。

大公司毕竟网点多,对于一些年纪较大或者怕麻烦的投保人,你让他全程都在网上操作,理赔时也只是通过经纪人的远程协助,这其实是很困难的。如果有业务员能面对面地提供帮助,对他们来说当然非常重要。

另外,保险公司多年的品牌、理赔传统,这些都是需要时间才能沉淀下来的优势,不是单凭价格就能够抹平的。

千款产品评测每天更新 公众号:梧桐保

套路三:限时限量,即将停售
这个套路屡试不爽,隔一段时间就有产品要“停售”。其中有些是真停售,有些就是为了炒作而已。

保险产品的停售一般是由于以下原因:

1.不符合银保监会监管要求

2.正常更新换代,未来会有更好的升级产品

3.保险公司确实卖亏了(但这种情况都不会大肆宣传)。

所以我们看到的停售通常都不属于错过会后悔的那种,但今年即将下架的这一批重疾是例外,想上车的朋友可以抓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