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氓的形象评论

怎么说的都一样啊`,能不能有点不一样的答案啊。谢谢啊``

《卫风•氓》是《诗经》弃妇诗中的代表之作,全诗叙事结构完整,情感真挚,尤值得称道的是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十分生动饱满:她悲惨的婚姻遭遇让人心生怜悯,但她性情中的刚烈果断更令人肃然起敬。读罢全文,我感觉女主人公仿佛就是一位新时代的女性,勇于追求,敢爱敢恨,拿得起亦放得下,她虽是“弃妇”,但绝非“怨妇”。对待爱情忠贞与洒脱并存的女子,实在可爱又可敬。
本诗是一首抒情意味浓厚的叙事诗,全诗共六章,以第一人称自叙“我”从恋爱到结婚最终被弃的过程。第一、二章以追忆的形式写当初“我”与氓私订终身的情形,此处既凸现了女主人公的独立自主,也凸现了她的纯真痴情。首章写氓借着布丝交换的机会来与“我”商量婚事,由于氓没有找到好的媒人,“我”只能私下与他约定秋天作为二人的婚期。在这里,女主人公违背了一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自由地选择与氓相恋,自主地决定婚嫁对象。这种婚恋选择的自主体现出女主人公叛逆勇敢的个性,也说明她不同于一般的被礼教束缚的女性,具有更多的自主意识与反抗精神。第二章先是描写“我”对氓的一往情深。堕入爱河的“我”,悲喜完全被氓所牵引,相隔时思念侵袭,翘首遥望,黯然神伤;相遇时欢天喜地,笑靥如花,心甜似蜜。寥寥数言,把一个多情少女为情乱为情伤为情狂的神态刻画得入目三分。诗歌紧接着写“我”占卜婚事的吉凶,然后放心地出嫁。迷信之言当然不能信服,而卜辞的结果与实际婚姻的结果构成反差,更加强了文章的悲剧色彩。
第三章作为叙事的插入段,基本是“我”的议论。“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分向世间的痴情女子发出忠告:不要对男子过度的沉迷,男子陷入爱情,尚有抽身的余地;女子陷入了爱情,却会越陷越深,不能自拔。这是用伤与痛换得的教训,是发乎内心的控诉与呐喊,从中可体会到女主人公被无情抛弃后的悲痛与激愤。这里,女主人公从自身的惨烈经历出发,开始认识到她的遭遇在封建社会并非偶然,而具有普遍性。在男权社会里,女人只能是作为男人的附庸而存在,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导致女子往往将所嫁的男人作为终生依靠,男人可以随意始乱终弃,女人在生活的艰辛中磨损了美貌后,便惟有默默承受被抛弃的命运。女主人公对于男女的婚姻爱情态度的差异的思考,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注,从一个侧面也体现出她作为女性的自我意识的萌发。
第四、五章着重写“我”与氓结合后的情形,中间夹杂着议论抒情。“我”婚后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为了操持家务,“我”不顾花容易凋,日复一日地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然而时日久了,氓性情中轻浮不专乃至凶残暴躁的一面开始显现。“我”严守妇道,没有过错,倒是氓违背了当初立下的誓言,贪新厌旧。“我”最终被氓遣回娘家,回到家中,却又被兄弟耻笑,在最孤独无助的时刻,“我”也只能躲藏起来,独自承受所有苦楚。女主人公的追忆带着怨愤,却没有表现出企图挽回感情的意思,因为她认为自己已经尽了作为妻子应有的责任与义务,错不在己,而在氓的用情不一。她既然认为自己清白无辜,便也没有幽怨乞怜的道理。女主人公自尊自爱的性格在此处得到了展现。回到家后,她没有得到亲人的谅解,这对一个弱女子来说可谓雪上加霜,古代就有许多女子因无法承受他人的冷嘲热讽而自寻短见。然而女主人公在四面楚歌孤立无援的境遇下,仍能坚强面对,并用理智冷静的态度重新审视这段感情,这即便在现代社会也实属难得。她的怒而不怨,柔中见刚,感性中透出的理性精神,无一不将女主人公与哀怨悲戚的弃妇区别开来,而展露出她个人形象的独特魅力。
诗歌的最后一段写“我”回忆起青年时代与氓两情相悦山盟海誓的情形,氓婚前婚后的情感反差构成强烈的对比,更令“我”激愤难平。曾经的誓言已随风飘散,“我”也没有留恋的必要,还不如从此将负心薄情之人淡忘,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反是不思,亦以焉哉”二句的语气十分坚定决绝,集中体现了女主人公的清醒与超脱。当她看清这段感情的实质之后,便毫不犹豫地将其舍弃。她的坚决使得她的位置一下从被动地被抛弃转为主动地与过去决裂。她的选择与当初为了所爱贸然出嫁遥相呼应,再次展示了她的自主自立,敢做敢当的个性。至此,女主人公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卫风•氓》作为被经久传诵的诗篇,其最大的艺术魅力就在于成功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第一、二章主要是通过描写人物活动与刻画人物神态来表现女主人公天真纯情、富有反叛精神的性格。后四章多为叙事抒情议论并杂,这种叙述的灵活性使得女主人公的微妙曲折的内心情感得以完整而真实地呈现,这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关键而有效的作用。另外,诗歌中虽对氓的正面描写着墨不多,但他的急躁暴躁,看似忠厚实则轻浮的丑陋嘴脸也在叙述中逐渐浮现在读者眼前。
《卫风•氓》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古老的弃妇诗。它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写出了在受到父权制婚姻制度的压迫后,女子所表现出来的对自主自立自尊意识的坚持以及理性精神的苏醒,这也正是本诗具有深厚思想内涵的缘由所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15
《卫风•氓》是《诗经》弃妇诗中的代表之作,全诗叙事结构完整,情感真挚,尤值得称道的是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十分生动饱满:她悲惨的婚姻遭遇让人心生怜悯,但她性情中的刚烈果断更令人肃然起敬。读罢全文,我感觉女主人公仿佛就是一位新时代的女性,勇于追求,敢爱敢恨,拿得起亦放得下,她虽是“弃妇”,但绝非“怨妇”。对待爱情忠贞与洒脱并存的女子,实在可爱又可敬。
本诗是一首抒情意味浓厚的叙事诗,全诗共六章,以第一人称自叙“我”从恋爱到结婚最终被弃的过程。第一、二章以追忆的形式写当初“我”与氓私订终身的情形,此处既凸现了女主人公的独立自主,也凸现了她的纯真痴情。首章写氓借着布丝交换的机会来与“我”商量婚事,由于氓没有找到好的媒人,“我”只能私下与他约定秋天作为二人的婚期。在这里,女主人公违背了一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自由地选择与氓相恋,自主地决定婚嫁对象。这种婚恋选择的自主体现出女主人公叛逆勇敢的个性,也说明她不同于一般的被礼教束缚的女性,具有更多的自主意识与反抗精神。第二章先是描写“我”对氓的一往情深。堕入爱河的“我”,悲喜完全被氓所牵引,相隔时思念侵袭,翘首遥望,黯然神伤;相遇时欢天喜地,笑靥如花,心甜似蜜。寥寥数言,把一个多情少女为情乱为情伤为情狂的神态刻画得入目三分。诗歌紧接着写“我”占卜婚事的吉凶,然后放心地出嫁。迷信之言当然不能信服,而卜辞的结果与实际婚姻的结果构成反差,更加强了文章的悲剧色彩。
第三章作为叙事的插入段,基本是“我”的议论。“我”以一个过来人的身分向世间的痴情女子发出忠告:不要对男子过度的沉迷,男子陷入爱情,尚有抽身的余地;女子陷入了爱情,却会越陷越深,不能自拔。这是用伤与痛换得的教训,是发乎内心的控诉与呐喊,从中可体会到女主人公被无情抛弃后的悲痛与激愤。这里,女主人公从自身的惨烈经历出发,开始认识到她的遭遇在封建社会并非偶然,而具有普遍性。在男权社会里,女人只能是作为男人的附庸而存在,经济地位的不平等导致女子往往将所嫁的男人作为终生依靠,男人可以随意始乱终弃,女人在生活的艰辛中磨损了美貌后,便惟有默默承受被抛弃的命运。女主人公对于男女的婚姻爱情态度的差异的思考,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注,从一个侧面也体现出她作为女性的自我意识的萌发。
第四、五章着重写“我”与氓结合后的情形,中间夹杂着议论抒情。“我”婚后一直过着贫苦的生活,为了操持家务,“我”不顾花容易凋,日复一日地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然而时日久了,氓性情中轻浮不专乃至凶残暴躁的一面开始显现。“我”严守妇道,没有过错,倒是氓违背了当初立下的誓言,贪新厌旧。“我”最终被氓遣回娘家,回到家中,却又被兄弟耻笑,在最孤独无助的时刻,“我”也只能躲藏起来,独自承受所有苦楚。女主人公的追忆带着怨愤,却没有表现出企图挽回感情的意思,因为她认为自己已经尽了作为妻子应有的责任与义务,错不在己,而在氓的用情不一。她既然认为自己清白无辜,便也没有幽怨乞怜的道理。女主人公自尊自爱的性格在此处得到了展现。回到家后,她没有得到亲人的谅解,这对一个弱女子来说可谓雪上加霜,古代就有许多女子因无法承受他人的冷嘲热讽而自寻短见。然而女主人公在四面楚歌孤立无援的境遇下,仍能坚强面对,并用理智冷静的态度重新审视这段感情,这即便在现代社会也实属难得。她的怒而不怨,柔中见刚,感性中透出的理性精神,无一不将女主人公与哀怨悲戚的弃妇区别开来,而展露出她个人形象的独特魅力。
诗歌的最后一段写“我”回忆起青年时代与氓两情相悦山盟海誓的情形,氓婚前婚后的情感反差构成强烈的对比,更令“我”激愤难平。曾经的誓言已随风飘散,“我”也没有留恋的必要,还不如从此将负心薄情之人淡忘,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反是不思,亦以焉哉”二句的语气十分坚定决绝,集中体现了女主人公的清醒与超脱。当她看清这段感情的实质之后,便毫不犹豫地将其舍弃。她的坚决使得她的位置一下从被动地被抛弃转为主动地与过去决裂。她的选择与当初为了所爱贸然出嫁遥相呼应,再次展示了她的自主自立,敢做敢当的个性。至此,女主人公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卫风•氓》作为被经久传诵的诗篇,其最大的艺术魅力就在于成功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第一、二章主要是通过描写人物活动与刻画人物神态来表现女主人公天真纯情、富有反叛精神的性格。后四章多为叙事抒情议论并杂,这种叙述的灵活性使得女主人公的微妙曲折的内心情感得以完整而真实地呈现,这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关键而有效的作用。另外,诗歌中虽对氓的正面描写着墨不多,但他的急躁暴躁,看似忠厚实则轻浮的丑陋嘴脸也在叙述中逐渐浮现在读者眼前。
《卫风•氓》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古老的弃妇诗。它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写出了在受到父权制婚姻制度的压迫后,女子所表现出来的对自主自立自尊意识的坚持以及理性精神的苏醒,这也正是本诗具有深厚思想内涵的缘由所在。

参考资料:http://www.qiuse.com/bbs/printpage.asp?BoardID=62&ID=31833

第2个回答  2007-01-15
<<氓>>是一首弃妇诗,诗中对女子婚前婚后生活作了比较,写男子态度的反差,最后把女子矛盾的复杂心情展现出来.
其中女子很轻信,而男子又是见异思迁的本性导致了最后女子被弃的悲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