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谭印月代表西湖的什么民间故事

如题所述

香炉倒扣在了潭口上,乌鱼精终于死在了十八丈深的湖底。每年中秋之夜,游人们在香炉脚上三个透光的圆洞里点起蜡烛。烛光倒映在湖水里,现出好几个月亮,便成了“三潭印月”。
(一)鲁班在老家五更赶羊筑了碌碡堤,治理白水河的事,传到了江南杭州。杭州西湖出了个乌鱼精,把湖堤作践的七漏八淌,年年闹水灾。妹妹小莲听说哥哥要下杭州,非要跟着。兄妹二人到杭州一落脚,迎接拜师的后生,就来了整整一百八十个。
(二)乌鱼精又作怪了,把西湖搅了个底翻天。直弄得大街小巷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堤岸上的杨柳折断了一大半。
(三)鲁班兄妹不得不带着一百八十个徒弟,随着逃难的人群,上了宝石山
(四)乌鱼精又狠又毒,摇身变成了丑陋贪色的黑后生。见小莲明眉大眼,赶上前点头哈腰说:“小妹妹,你真漂亮,走走走,跟我去穿花衣裳。”黑后生见小莲不理不睬,又上前走了一步:“小妹妹,别发愁,走走走,绫罗帐子花盖头,只要你肯嫁给我,管保你山珍海味吃个够。”
(五)鲁班发怒了,大喝一声:“畜牲!滚开!”说着一榔头隔开他的手。黑后生裂着大嘴嬉皮笑脸开了:“我的皮有三尺厚,不怕你的铁榔头。大姑娘嫁我话好说,不答应,淹你个人芽都不留。”
(六)小莲一听,犯开了嘀咕:哥哥本是来杭州治水除害的,乌鱼精若再使坏,满城人可遭大殃了。只见她眉头一皱,对黑后生说:“嫁你不要急,让俺哥哥先给我准备件嫁妆。”黑后生说:“要天许你多半个!”小莲说:“不要地,不要天,拦腰劈开宝石山,一半打成石香炉,一半留作望娘山。”
(七)鲁班会意了。故意提高嗓门发开了牢骚:“不行!东是水,西是水,饭难吃,觉难睡,这活没法干!”黑后生连忙打躬作揖:“大舅哥,别生气,我落水,我退水,不碍事,不碍事。”
(八)黑后生现了原形,朝上张开大嘴,朝下深深一吸,满城的污水飞了起来,哗哗地倒灌进肚子里。
(九)水退了,地干了,男女老少得救了。杭州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十)鲁班双脚立定山顶,抡圆臂膀,它砸一下,一百八十个徒弟就是一百八十下;他落一锤,一百八十个徒弟就是一百八十锤。山低头,水让道,惊天动地一声霹雳,西湖边的宝石山削一半,留一半
(十一)鲁班早瞄准了湖底乌鱼精老窝的潭口大小,在落地的半拉山上,划了个一百八十步的圆圈。一百八十个徒弟,一人一步长,凿了一天又一天,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凿成了一个顶大顶大的石香炉。香炉圆鼓鼓的肚皮上,倒竖着三只葫芦形的尖脚,每只尖脚上,都长着三个通风透光的圆洞洞。
(十二)黑后生等不及了,要先发花轿来。小莲说:“你先把香炉搬回去。”黑后生高兴极了,转身跑下山坡,身后卷起的旋风,吸得石香炉,叽里咕噜滚下了山。
(十三)黑后生又现了原形,一头钻进了老窝里。石香炉随跟着滚啊滚,“啪”得一下子,一个翻身,稳稳当当、严严实实地倒扣在了潭口上。连压带闷,乌鱼精终于死在了十八丈深渊
(十四)静静的西湖,岸柳成行。每年中秋之夜,游船上载歌载舞的人们,在香炉脚上三个透光的圆洞里点起蜡烛。烛光倒映在湖水里,现出好几个月亮,便成了“三潭印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3-03
三潭印月岛与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称“湖中三岛”,犹如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蓬莱三岛,故又称小瀛洲。俯瞰整个小瀛洲犹如一个硕大的“田”字。小瀛洲上有开网亭、亭亭亭、九狮石、闲放台、迎翠轩、我心相印亭等园林建筑点缀其间。绿树掩映、花木扶疏。湖岸垂柳拂波,水面亭榭倒影;园林富于空间层次变化,造成“湖中湖”、“岛中岛”、“园中园”的境界。
岛南湖中建成有三座石塔,相传为苏东坡在杭疏浚西湖时所创设(现有石塔为明代重建)。而有趣的是塔腹中空,球面体上排列着五个等距离圆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纸,塔中点燃灯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现许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确实难分,夜景十分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