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独坐敬亭山、望洞庭的作者是谁?这三首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这三首诗

如题所述

忆江南、独坐敬亭山、望洞庭的作者依次为白居易、李白、刘禹锡 ,相同处为都是借景抒情。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中仄仄平平(韵)。
能不忆江南?

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先说选材。这首词就是写春天日出时的江南风光。江南风光之美,在于她的秀丽明艳,而最美丽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艳的是那鲜红的江花。可以说,写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正是写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
再说修辞。形容花红和水绿的两句诗,都是比喻: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那迷人醉人的春色,当年在苏杭是曾经金属锰览过的,而今却没有那样的机会了。诗不禁叹息地说:叫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呢?结尾这个反问句,诉说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的热爱,也激发着读者对那美丽风光的深深的向往。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是唐朝诗人李白笔下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人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14
忆江南作者是白居易,独坐敬亭山作者是李白,望洞庭的作者是刘禹锡;相同的是这些都是写景的诗,独坐敬亭山是通过写景的方式表现了作者心灵的孤寂,忆江南、望洞庭用比喻的方法写景
第2个回答  2010-03-13
白居易,李白,刘禹锡.
相同之处:都是写景的
不同之处是一个写山,一个写湖,一个是想念江南。
第3个回答  2010-03-13
白居易,李白,刘禹锡.
相同之处:都是写景的
不同之处是一个写山,一个写湖,一个是想念江南
第4个回答  2010-03-13
白居易,李白,刘禹锡.
相同之处:都是唐代的.
不同之处我也不知道,忘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