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写好作文

如题所述

如何指导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写好作文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农村学生的见闻不广,读的课外读物较少,写作时遇到很多困难。那么,教师应如何激发农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水平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 感悟生活,认真观察,注意积累,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一)感受生活

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社会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都引人深思。可是,面对美丽的大自然,学生虽感到美,却写不出来。因此,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水平,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独特的、敏锐的触角去感受世界,在感悟中去发现美,进而去表现美,让作文回归生活,让个性回归作文。

作文教学专家李白坚认为:“任何生活和学科都可以从作文中找到表现的方式,反之,作文也就可以从任何生活和学科中找到体现自己的丰富内容。”沟通学科间的联系,把作文和学科学习相联系起来,不仅拓宽学生的写作素材,创设了丰富的写作情景,而且教会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学习能力,从而达到作文和学科教学的共同提高。

(二)注意观察

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兴趣,训练观察能力,形成初步的探索大自然的能力,并学会用语言总结自己的观察、探索的内容。如写家中的鸡,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鸡吃食、鸡打架、鸡下蛋等等,帮他们列出观察项目,学生就会有目的地观察,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回忆每天发生的事,互相说一说、议一议,在科学课上观察科学实验,在美术课上学生写生、临摹、制作各种小物品,设计喜欢的东西,既学会认识形、色的方法,提高描绘物体形态、色彩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在体育课上学会观察描绘把握动作,增强动作的协调性。

(三)善于积累

积累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包括思想上的、经验的、知识上的、语言技能上的等等。只有有了一定的积累才能在写文章时把这种积累化为优美的文字。因此,有积累,才能表达,才能有感而发。那么,怎样积累呢?

1.充实生活,丰富生活内容。

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五彩缤纷的,作文要不断地生活化、平凡化,不要概念化、模式化。对此,义务教育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同时,还指出:“课内和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其他学科中的观察、参观、操作、实践等实践活动,有的可以作为作文的内容。”因此,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阅读有益书籍是有效地积累材料的方法。”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喜爱生活。比如:在学习了《山中访友》这一单元后,习作写景点或景物,带学生走出教室,去看、去体会,体会到了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学生有了亲身经历,写出了有血有肉的好文章。

2.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

有了充实的生活,丰富的活动内容,并不等于学生就有了积累。

二、写好日记,循序渐进

积累素材,由易到难,写日记是提高小学作文的必经之路。要使学生能够掌握、运用日记,学生形成写日记的习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学好语文,陶冶情操,还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1.持之以恒。

2.循序渐进。

三、 激活思维,标新立异,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力。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逐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一) 观察生活,激发想象

(二)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想象

(三)加强课外阅读,才能不断培养想象能力。

四、 修改作文,激发兴趣,提高分析能力

俗话说,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历代文人为使一个字、一个词运用恰当,仔细推敲、琢磨的故事不胜枚举,可见,作文写好后,修改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学生快速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那么,教师应该注意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一) 指导学生自改

(二)指导学生互改

(三) 师生评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