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静和入定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说 有僧人在入无想定时差一点转生成猪?什么都不想是错吗?

佛说的不起思念和什么都不想有什么不同?

  定比静的境界更高,更微细,一般人心中妄想纷飞,想静已经很难了,更不要想入定了。定根据功夫深浅,共有八种定,色界天有四种,称为四禅,无色界天有四种,称为四无色定,合称四禅八定,简称禅定。入定是相当困难的事,一般人没有经历系统的、长时间的修行,修一辈子连最低级的定也入不了。
  转生为畜生还是造了畜生的因,缘分具足就结果,和入定没有关系。

  什么都不想就是断除妄想,虽然什么都不想,却什么都知道,这就是无住生心。凡夫你在这世间修一辈子也不可能达到什么都不想,不信你试试看。
  不起思念和什么都不想意思差不多,就是让断除妄想。释迦牟尼佛在成佛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奇哉奇哉,一切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凡夫不可能做到什么都不想,所以佛让我们转念,把所有的妄想都转化成一句阿弥陀佛,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到那之后永脱生死,逐步修行,最终圆满佛果。追问

我认为,入定就是进入一个特定的心态保持不动,比如你沉浸在喜悦中 悲伤中 游戏中,当然了这些凡俗的有情绪肯定不能说是入定,这时心还在狂动,但是我的意思就是心进入了唯一的境界,就是入定。而入静呢?则是心不停的要求自己放弃尘劳,心是从高速运动到低速运动,不过绝对静止应该是达不到的。你说这样认为对不对???

追答

  佛教中所讲的入定后能看到宇宙真相,能生起大智慧,能解决生死轮回的问题,你说的入定能吗?你要另外给定加个定义,也可以,但和佛所说的定完全是两码事,风马牛不相及。严格说来佛教中没有“入静”这个名词,不过可以用来描述入定前的一种状态或者说一种前提条件而已。
  你要按自己的意思理解入定和入静,也没有错,无非用个名词来描述一种境界而已。

追问

你是否知道佛教的入定方法? 讲给我听听入定开始怎么做? 你是否也知道入静这个名词?入静是不是道教的词语?入静方法你可知道?介绍一下吧!

追答

  入静是不是道教的专业词语,我不清楚,入静方法也不知道,我是从字面结合其他知识来理解入静的。
  至于入定,我看过很多佛教的祖师大德的一些事迹,真正入定之后是非常殊胜的,比如净土宗九组蕅益大师在入定后亲证这个肉身不是自己。佛教协会第一任会长圆瑛大师好像在二三十岁时曾经入定,入定后身体消失了,大地也消失了,但知道“我”还在,非常的舒服。后来出定后告诉了师父,师父说你是不是还想进入这种境界,圆瑛大师回答是,师父说,如果你有这种念头,你永远也不能再入这种境界。后来大师好像在四十多岁时又进入了这种境界,比十多年前还殊胜。这个故事看了好多年了,凭记忆在写。但是大师入得这种定连最低级的初禅还算不上,几十年了才入了两次,难不难?
  退一万步讲,你即使有了最高级的非想非非想处定,你寿终之后也最多升到非想非非想天,福报享尽,还得堕落,不能出离生死轮回,何况那是凡夫根本达不到的境界,知道了方法你也做不到。
  佛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现在是末法,最好的方法,也是最契合我们根基的方法就是深信、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老实念这一句阿弥陀佛的佛号。念佛也是修定,而且是现在社会修定的最好方法,念到心中没有杂念,只有一句佛号时,自然得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