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年俗||元宵节送灯

如题所述

元宵节送灯是东北地区的一种习俗,人们会将花灯送到祖先的坟头。据说,元宵节点灯的习俗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从汉文帝时期起,正月十五点灯就已成为一种庆祝习惯。在唐宋时期,元宵节观灯已成为一片繁盛的景象。点灯对古人来说象征着驱除黑暗,带来安全与温暖。《六祖坛经》中有句话:“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
小时候,正月十三四,父亲就会和我们一起做灯笼。送灯的灯笼比过年的灯笼简单一些,一般是用高粱秆扎成三棱体的形状,外面用白纸糊好,里面装进一根白蜡烛。由于当时家境贫困,生活物资紧张,而且农村的电经常不够用,所以蜡烛成了必备而稀缺的物品。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夜幕降临的时候,父亲会带领我们去送灯。墓地位于屯南三五里之外,我们还会喊上邻居和亲朋好友一起前往。到了墓地,大家都会变得恭敬起来,好像怕惊扰了鬼神。在坟前点燃灯笼里的蜡烛,然后摆好,嘴里念叨着给亡人送灯。返回的路上,大人们继续聊天,孩子们仍然疯闹。
妹妹小时候没有送灯的经历,因为女孩是不被允许去墓地送灯的。父亲去世后,妹妹开始去墓地祭奠,元宵节也可以为先人送灯了。现在,送灯已经不再用蜡烛,而是各种电子灯,款式多样,亮的时间也较长。
今年母亲去世,妹妹在正月十四就去父母的坟前送灯,让父母感受到更多的温暖。我们回到老家,兄妹几人一起在父母的坟前点亮灯笼,表达对先人的怀念。这样的习俗仍在延续,但我们不知道它何时会消失。希望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先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