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谈孝:我们提倡孝的思想,但从未提倡过愚孝

如题所述

现代社会中,有些人动辄以孔孟的孝道来唬人,无论是父母还是其他成年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能见到所谓的“愚孝”现象,这种本质上的洗脑行为对婚姻造成了巨大伤害。比如,有些过分孝顺的人(如妈宝男)往往导致婚姻不幸和离婚率的上升。在社会交往中,这些人面对抉择往往犹豫不决,似乎总是期待他人的建议和提醒,这也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此外,我们这个社会最难偿还的就是感情债了,“我生你不容易”、“我养你不容易”、“我以为为你xxx现在就叫不动你了”,却没有意识到亲人之间也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和界限,甚至有的只是一味地索取。
这些人真的理解什么是孝吗?真的领会了儒家所倡导的孝道吗?或许他们所知甚少,只是道听途说而已。
儒家倡导孝道,尤其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以孝治国成为一种治国理念。孝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孔子曾言:“夫孝,德之本也”,即孝是仁德的基础。脱离了仁德的本质,就是对孝的误解。孟子则认为,应当如实向父母汇报自己的想法和状况、自爱并培养仁德之心、为后人树立榜样。
孔孟提倡“忠孝”,但并未倡导“愚忠愚孝”的思想。《孔子家语·六本》中提到,真正的孝子应避免让长辈陷入愤怒,应学习舜的榜样,而不是曾参那样——无论父亲叫他做事还是打到晕厥,曾参都不逃跑而顺从地接受责打。《孟子·离娄上》中阐述了君臣关系是对等的,还提到无道的君主应当被推翻或更换。
荀子也认为,“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即孝顺并非盲目听从父母,忠诚也非无条件服从君主。
从这些儒家大师的观点来看,盲目听话、顺从,并不是真正的忠孝之人。服从应当在正确的情况和目的下进行。
盲目听从父母的话,若其建议合法、合理、合德,自然可以采纳。但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第一,要考虑父母长辈的学识和经验是否足够,其观点是否有理有据;第二,要判断他们的结论或建议是否带有主观色彩,未经客观验证的建议不宜盲目接受。
总是盲目顺从父母安排的人,很难取得成就,生活中必须有主见。认为孝顺就意味着不反驳、不反抗父母的观点是错误的。当父母都不在时,只剩下你自己,你就会意识到独立思考和行事的重要性。
但那时,可能已经来不及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