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发展经历哪三大阶段?

如题所述

用瓷土烧制精细的瓷器是汉族特长。原始瓷器从陶器发展而来,最早见于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东汉出现青釉瓷器。早期瓷器以青瓷为主,隋唐时代,发展成青瓷、白瓷等以单色釉为主的两大瓷系,并产生刻花、划花、印花、贴花、剔花、透雕镂孔等瓷器花纹装饰技巧。五代瓷器制作工艺高超,属北瓷系统的河南柴窑有“片瓦值千金”之誉。柴窑是后周柴世宗官窑,传说周世宗要求柴窑生产瓷器“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但至今尚未见到柴窑传世品或发掘实物。南瓷系统以越窑“秘色瓷器”著名。宋代瓷器以各色单彩釉为特长,釉面能作冰裂纹,并能烧制窑变色及两面彩、釉里青、釉里红等。著名“瓷都”景德镇因宋景德(公元1004-1007)年间为宫廷生产瓷器得名。所选瓷土必白埴细腻,所制瓷器质尚薄,色白如玉,善做玲珑花。元代瓷器盛行印花瓷及五彩戗金。明代流行“白底青花瓷”,青瓷有“影青”,瓷质极薄,暗雕龙花,表里可以映见,花纹微现青色。又有“霁红瓷”,以瓷色如雨后霁色而得名。窑变色从一种发展为窑变红、窑变绿、窑变紫三种彩。清代生产“彩瓷”,图样新颖,瓷色华贵,以“珐琅瓷”、“粉彩”杰出,又有“天青釉”,仿拟五代柴窑瓷色,还有霁红瓷和霁青瓷等。当今著名瓷器产地有:江西景德镇,以青花瓷、青花玲珑瓷、颜色釉瓷和粉彩瓷闻名。河北唐山、山西长治、广州石湾都能采用传统工艺及现代化技术设备,烧制各种各色瓷器。此外,还有河南禹县的钧瓷、湖南醴陵的红瓷、临汝的汝瓷,浙江龙泉的青瓷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2-03
夏、商、周朝时期的陶瓷文化 :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
隋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隋朝在瓷器烧制上,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明清朝时期陶瓷文化

:明代开始,窑址都趋於集中在景德镇,无论官窑或民窑都偏向於彩绘瓷器,宋瓷前都以单色釉为主,而明代后走入了彩绘世界,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12
汝瓷文化是中国瓷器文化的一座丰碑,在汝州市汝瓷博物馆收藏的传世品中,我们进行了汝窑的考古发掘和历史研究,大体上将汝窑的烧制锻造分为5个阶段:
第一阶段,北宋早期汝瓷初出世,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至宋真宗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前后历时62年,这个时期是汝瓷的创烧阶段。这是最初的雏形,因汝瓷的发源地在汝州,故取名为汝瓷。
第二阶段,即北宋中期汝瓷发展期,从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至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125年),其间62年,这个阶段汝瓷的发展可谓是风生水起,轻松斩获美誉,但还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
第三阶段,即北宋晚期汝瓷生产高峰期,从宋哲宗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至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历时39年,为汝瓷生产的鼎盛时期。徽宗是真爱汝瓷啊,他赋予了汝瓷更多的文化内涵,让汝瓷真正走上被世人推崇的境地。
第四阶段,即北宋晚期汝瓷的恢复期,宋金对峙,中原地区的汝窑大都停烧,造成人亡艺绝。至南宋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金代建立。前后历时90年,在此期间虽然汝瓷进行了恢复生产,但是由于战乱,很多窑都被毁坏了,加上老匠人的老去,汝瓷烧制技术很大部分都没有得到传承,汝瓷生产仅能烧出一般釉色欠佳、装饰简单的汝青釉制品。
第五阶段,元代汝瓷的衰落期。从元世祖至元十六年,金元相继大战于中原,1279年战乱结束。元代继续恢复汝窑生产,但是由于战争创伤,技术失传,加之受北方蒙古族生活习俗的影响,汝瓷制作工艺及手法都相对粗犷,产品几乎仅为简单的日用青釉瓷器,全部上半釉,并无美感可言,更别提汝瓷文化和艺术了。这是汝瓷发展的没落时期。
汝瓷生于宋朝,灭于宋朝,但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复了汝瓷的恢复生产,这才真正迎来了大批量仿古复汝的汝瓷生产,经过四代工匠的不懈努力,才将汝瓷恢复到宋朝的烧制水平,当然印花的创新,也极大的提高了汝瓷的制作工艺和艺术品位。古老的汝瓷在新中国迎来了发展的第六个阶段,也是全新的阶段。
相似回答